题目内容
11.如图所示,半径R=1.0m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一个端点B和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7°,另一端点C为轨道的最低点,其切线水平.C点右侧的光滑水平面上紧挨C点静止放置一木板,木板质量M=3kg,上表面与C点等高.质量为m=1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A点以v0=2.4m/s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从轨道的B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g=10m/s2,sin37°=0.6.求:(1)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2)物块经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木板长度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物块不滑离木板.
分析 1、物块从A到B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规律可求得B点的速度;由机械能守恒可求得C点的速度;
2、由向心力公式可求得物块在C点受到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求得对轨道的压力;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要使物块不掉下去,两物体最后应达到相同速度并且刚好到达最右端,由运动学公式可求得木板的长度.
解答 解:(1)设物体经过B点的速度为vB,则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
vBsin37°=v0
解得:vB=4m/s
(2)设物体经过C点的速度为vC,由机械能守恒得:
$\frac{1}{2}$mvB2+mg(R+Rsin37°)=$\frac{1}{2}$mvC2
解得:vC=4$\sqrt{3}$m/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frac{{v}_{C}^{2}}{R}$
解得:FN=58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求得物块经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58N,方向竖直向下.
(3)物块在木板上滑动时,设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
则:μ1mg=ma1
μ1mg-μ2(M+m)g=Ma2
解得:a1=4m/s2,a2=$\frac{4}{3}$m/s2,
设物块和木板经过时间t达到共同速度V,其位移分别为X1、X2,则:
对物块:V=VC-a1t
对木板:V=a2t
设木板长度至少为L
时间t内物块的位移:X1=$\frac{{v}_{C}+v}{2}$t
时间t内木板的位移:X2=$\frac{vt}{2}$
由题意得:L≥X1-X2=4.5m
即木板长度至少4.5m才能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滑下.
答:(1)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4m/s;
(2)物块经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58N,方向竖直向下;
(3)木板长度至少4.5m才能使物块不滑离木板.
点评 本题将平抛、圆周运动及能量守恒定律结合在一起考查,注意分析运动过程,并根据过程正确的选择物理规律求解.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相对运动的位移大小.
A. | 作业工人与大地之间电势差为零 | |
B. | 作业工人与输电线之间电势差为零 | |
C. | 作业工人有特异的抗强电场的能力 | |
D. | 作业工人穿的是绝缘性能非常好的绝缘衣 |
A. | 同步卫星与中轨道侦测卫星在轨道运行的动能之比为1:2 | |
B. | 同步卫星与中轨道侦测卫星在轨道运行的周期之比为8:1 | |
C. | 同步卫星与中轨道侦测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之比为1:2 | |
D. | 同步卫星与中轨道侦测卫星在轨道运行的加速度之比为1:4 |
A. | 在太空站中处于失重状态的水滴呈球形状,是由液体表面张力引起的 | |
B. | 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费劲,是气体分子之间斥力变大 | |
C. | 在压强一定的情况下,晶体熔化过程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 |
D. | 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增加 |
A. | $\frac{7{E}_{k}}{4}$ | B. | $\frac{3{E}_{k}}{2}$ | C. | $\frac{5{E}_{k}}{4}$ | D. | $\frac{3{E}_{k}}{4}$ |
(1)铅球从抛出到落地时的水平位移;
(2)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铅球动量的变化量.
A. | a点 | B. | b点 | C. | c点 | D. | d点 |
A. |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B. |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第一次较准确地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 | |
C. |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最终得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
D. | 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得出了楞次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