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某物理兴趣小组先用伏安法来测定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现有以下器材可供选用:A.电流计G1(量程3.0mA,内阻Rg=10Ω)
B.电流计G2(量程5.0mA,内阻约为1Ω)
C.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为0.50Ω)
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A)
E.电阻箱R2
F.开关S和导线若干
(1)实验小组先用电流计和电阻箱通过改装成一个电压表,则电流计应选用G1.(填G1或G2).所用的电阻箱阻值如图1所示,读数是990Ω.
(2)请在图2线框内画出该实验小组所采用的实验电路图.(标注所选择的器材符号)
(3)该小组在(1)、(2)的基础上根据实验设计的电路图测得的数据如表,请你在图3坐标纸上选择合理的标度,并作出相应的图线.
序 号 | 1 | 2 | 3 | 4 | 5 | 6 |
电流表G(I1/mA) | 1.36 | 1.34 | 1.26 | 1.24 | 1.18 | 1.12 |
电流表A(I2/A) | 0.12 | 0.16 | 0.20 | 0.28 | 0.36 | 0.44 |
分析 (1)根据电表的改装原理可明确应采用的电流计;根据电阻箱的读数方法可得出串联的电阻阻值;
(2)根据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原理、电源电动势与所给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
(3)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的知识求出I1和电源两端电压U的关系,根据图象与纵轴的交点求出电动势,由与横轴的交点可得出路端电压为某一值时电流,则可求得内阻.
解答 解:(1)要想改装电压表,应选用已知内阻的G1;
由电阻箱的读数方法可得,读数为:9×100+9×10=990Ω;
(2)将R2与G1串联充当电压表使用,然后用R1与A并联接在电源两端,即可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故原理图如图所示;
(3)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RV=10+990=1000Ω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I1RV=E-Ir
由图象可知,电源的电动势E=1.48mA×1000=1.48V;
内阻r=$\frac{(1.48-1.0)×1000}{0.57}$=0.84Ω;
故答案为:(1)990;(2)图象如图所示;(3)1.48; 0.84.
点评 本题为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的变形,注意由于没有电压表,本实验中采用改装的方式将表头改装为电压表,再根据原实验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要注意根据画出的U-I图象分析出电动势及内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关于不确定性关系△x△p≥$\frac{h}{4π}$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 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 | |
B. | 微观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 | |
C. | 微观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确定 | |
D. | 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也适用于其他微观粒子 |
8.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处以初速度v0做平抛运动,下落$\frac{h}{2}$高度时重力的功率是( )
A. | $\frac{1}{2}$mgv0 | B. | mg$\sqrt{gh}$ | C. | mg$\sqrt{2gh}$ | D. | mgv0 |
8.宇宙中两颗相距很近的恒星常常组成一个双星系统.它们以相互间的万有引力彼此提供向心力,从而使它们绕着某一共同的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已知它们的运动周期为T,两星到某一共同圆心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那么,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质量关系是( )
A. | 必有一颗恒星的质量为$\frac{{4{π^2}{R_1}{{({R_1}+{R_2})}^2}}}{{G{T^2}}}$ | |
B. | 这两颗恒星的质量之和为$\frac{{4{π^2}{{({R_1}+{R_2})}^3}}}{{G{T^2}}}$ | |
C. | 这两颗恒星的质量之比为m1:m2=R2:R1 | |
D. | 这两颗恒星的质量必定相等 |
15.质量为m的物体沿着半径为R的半球金属球壳滑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如图所示.若物体与球壳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在最低点时的( )
A. | 向心加速度为$\frac{{v}^{2}}{R}$ | B. | 向心力为m(g+$\frac{{v}^{2}}{R}$) | ||
C. | 对球壳的压力为$\frac{m{v}^{2}}{R}$ | D. | 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frac{{v}^{2}}{R}$) |
12.下面关于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冰、水蒸气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样大 | B. | 它们的分子势能一样大 | ||
C. | 它们的内能一样大 | D. | 它们的分子数目一样多 |
13.一个重为600N的人站在电梯中,当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为700N时,电梯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 | 减速上升 | B. | 加速上升 | C. | 匀速下降 | D. | 加速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