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启动打点计时器,甲车受到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甲车和碰撞后两车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电源频率为50Hz,已测得甲、乙两车的质量分别为0.8kg和0.4kg.由实验可知,碰撞前甲车的速度为0.60m/s,碰撞后两车一起运动的速度为0.40m/s,碰撞前甲车的动量大小为0.48kg•m/s,碰撞后两车的动量大小为0.48kg•m/s(答案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此可知,碰撞过程中,两车的总动量守恒(填“守恒”或“不守恒”)
分析 由速度公式求出速度,然后根据实验数据求出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分析实验数据然后得出结论.
解答 解:电源频率为50H在,则打点时间间隔:T=0.02s,
由图示纸带可知,碰撞前甲的速度:v甲=$\frac{{x}_{甲}}{T}$=$\frac{0.012}{0.02}$=0.60m/s,
碰撞后甲车的速度:v甲′=$\frac{{x}_{甲}′}{T}$=$\frac{0.008}{0.02}$=0.40m/s,
碰撞过程前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为:m甲v甲=0.8×0.6=0.48kg•m/s,
碰撞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为:(m甲+m乙)v甲′=(0.8+0.4)×0.4=0.48kg•m/s,
由实验数据可知:在碰撞过程中,两车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保持不变;即动量守恒;
故答案为:0.60;0.40;0.48;0.48;守恒.
点评 本题考查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由图示纸带求出小车的位移、由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速度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单位换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下列物理学史描述正确的是( )
A. | 玛丽•居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 |
B. |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电子 | |
C. | 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 | |
D. |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为核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20.一快艇从岸边某位置到达河中离岸边100m远的一浮标处,已知快艇在静水中的速度图象如图甲所示,流水的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
A. | 快艇的运动轨迹一定为直线 | |
B. | 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快艇最快到达浮标所用的时间为10$\sqrt{2}$s | |
C. | 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快艇最快到达浮标所用的时间为20s | |
D. | 快艇最快到浮标处经过的位移为100m |
7.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着两个物体,其间用一根不能伸长的细绳相连,开始时B静止,A具有4kg•m/s的动量(以向右为正),刚开始绳松弛.在绳拉紧(可能拉断)的过程中,A、B动量的变化量可能为( )
A. | △PA=4kg•m/s,△PB=-4kg•m/s | B. | △PA=2kg•m/s,△PB=-2kg•m/s | ||
C. | △PA=-2kg•m/s,△PB=2kg•m/s | D. | △PA=△PB=2kg•m/s |
17.开普勒分别于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行星运动规律,后人称之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 | |
B. |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二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三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 |
C. |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 |
D. | 开普勒独立完成了观测行星运行数据、整理观测数据、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等全部工作 |
1.如图所示,两块平行金属板c,d竖直放置,其间有用绝缘细线悬挂的带电小球,闭合开关,滑片P位于ab正中间时,小球偏离竖直方向α角,则( )
A. | 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在紧靠板c处插入电介质,α角将变小 | |
B. | 仅断开开关,α角将不变 | |
C. | 仅调节电阻箱R使其阻值增大,α角将变大 | |
D. | 仅将滑片向b端移动时,α角将变大 |
2.下列表述不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
A. | 伽利略提出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第三大定律 | |
B. |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 |
C. | 卡文迪许首先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 |
D. | 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