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它们间的分子力为零,当它们逐渐接近到不能再接近的全过程中,分子力大小的变化和分子势能大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 | 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势能一直减小 | |
B. | 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 |
C. | 分子力先增大,再减小,后又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小,再增大,后又减小 | |
D. | 分子力先增大,再减小,后又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
分析 开始时由于两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r0,因此分子力为引力当相互靠近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当分子间距小于r0,分子力为斥力,相互靠近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解答 解:分子间距大于r0,分子力为引力,随距离的减小,引力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分子间距小于r0,分子力为斥力,随距离的减小,分子斥力增大;
分子间距大于r0,分子力为引力,因此引力做正功使分子动能逐渐增大,分子势能逐渐减小;分子间距小于r0,分子力为斥力,因此斥力做负功使分子动能逐渐减小,分子势能逐渐增大,故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该题考查分子力与分子势能随分子距离变化的关系,分子力做功对应着分子势能的变化,要正确分析分子之间距离与分子力、分子势能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如图,在足够长的绝缘水平直线轨道上,B点正上方h处的P点固定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甲.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物块乙(可视为质点),从轨道上的A点以初速度v0沿轨道向右运动,当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v,到C点时速度正好减为零,已知点电荷甲产生的电场在A点的电势为φ(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PA连线与水平轨道的夹角为60°.AB=BC,物块乙与水平直线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μ,静电力常数为k,由此可得( )
A. | 物块乙在A点时静电力功率的绝对值为$\frac{3kQq}{{8{h^2}}}{v_0}$ | |
B. | 物体乙从A点运动到B点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frac{1}{3}$mv02 | |
C. | 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在B点的电势φB=$\frac{m}{4q}$(v02-2v2)+φ | |
D. | 物体乙从B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电势能减少,到C点时电势能减为零 |
17.关于平抛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 |
B. | 平抛运动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 |
C. | 平抛运动空中飞行时间只由由初速度决定 | |
D. | 平抛运动落地时速度可以垂直水平地面 |
7.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其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则( )
A. |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 B. | 气体的密度为原来的2倍 | ||
C. | 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 | D. | 气体的分子总数变为原来的2倍 |
14.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 |
B. | 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 |
C. | 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 |
D. | 记录小球位置用的铅笔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 |
E. | 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块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 |
F. | 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