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中所标.
(1)若认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则打计数点1、3时小车对应的速度分别为:v1=
(2)据此可求出小车从1到3计数点内的加速度为a=
(1)若认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则打计数点1、3时小车对应的速度分别为:v1=
0.36
0.36
m/s,v3=0.43
0.43
m/s,(小数点后保留二位)(2)据此可求出小车从1到3计数点内的加速度为a=
0.35
0.35
m/s2.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1、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
得:v1=
=0.36m/s
v3=
=0.43m/s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4-x2=2a1T2
x3-x1=2a2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a1+a2)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解得:a=0.35m/s2
故答案为:(1)0.36m/s 0.43m/s (2)0.35 m/s2
得:v1=
x02 |
2T |
v3=
x24 |
2T |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4-x2=2a1T2
x3-x1=2a2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1 |
2 |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x4+x3-x2-x1 |
4T2 |
解得:a=0.35m/s2
故答案为:(1)0.36m/s 0.43m/s (2)0.35 m/s2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图1是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1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实际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2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
①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在图2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砝码质量M与弹簧总长度L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
②上一问所得图线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③该弹簧劲度系数k=______ 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1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实际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2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
砝码质量M(g) | 30 | 60 | 90 | 120 | 150 | |
弹簧总长L(cm) | 6.00 | 7.15 | 8.34 | 9.48 | 10.64 | 11.79 |
②上一问所得图线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③该弹簧劲度系数k=______ 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