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如图是质谱仪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带电粒子a、b经电压U加速(在A点初速度为零)后,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后分别打在感光板S上的x1、x2处.图中半圆形的虚线分别表示带电粒子a、b所通过的路径,带电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则( )A. | 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 |
B. | a的电荷量一定大于b的电荷量 | |
C. | a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大于b运动的时间 | |
D. | a的比荷($\frac{{q}_{a}}{{m}_{a}}$)大于b的比荷($\frac{{q}_{b}}{{m}_{b}}$) |
分析 带电粒子先在匀强电场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为半圆,本题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解答 解:设粒子经电场加速后的速度大小为v,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电荷量和质量分别为q、m,打在感光板上的距离为S.
根据动能定理,得
qU=$\frac{1}{2}$mv2
解得:v=$\sqrt{\frac{2qU}{m}}$
由qvB=m$\frac{{v}^{2}}{r}$
解得:r=$\frac{mv}{qB}$=$\frac{1}{B}\sqrt{\frac{2mU}{q}}$
则S=2r=$\frac{2}{B}\sqrt{\frac{2mU}{q}}$
得到:$\frac{q}{m}=\frac{8U}{B{S}^{2}}$
由图,Sa<Sb,U、B相同,则$\frac{{q}_{a}}{{m}_{a}}>\frac{{q}_{b}}{{m}_{b}}$
故选:D.
点评 本题属于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运动问题,电场中往往用动能求速度,磁场中圆周运动处理的基本方法是画轨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7.已知一辆自行车的大齿轮半径为10cm,小齿轮半径为5cm,后轮半径为50cm,如图所示,当你骑着自行车沿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若π取3.14,则( )
A. | 大齿轮和小齿轮的角速度之比为2:1 | |
B. | 小齿轮边缘和后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5 | |
C. | 大齿轮和后齿轮的周期之比为2:1 | |
D. | 如果大齿轮的转速为60r/min,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为6.28m/s |
18.关于带负电的粒子(重力可忽略不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沿电场线方向飞入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动能增加
②垂直电场线方向飞入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动能增加
③垂直磁感线方向飞入匀强磁场,磁场力不做功,动能不变
④沿磁感线方向飞入匀强磁场,磁场力做功,动能增加.
①沿电场线方向飞入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动能增加
②垂直电场线方向飞入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动能增加
③垂直磁感线方向飞入匀强磁场,磁场力不做功,动能不变
④沿磁感线方向飞入匀强磁场,磁场力做功,动能增加.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③④ | D. | ②③ |
15.关于物体运动与机械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当物体加速上升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 |
B. | 当物体减速上升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 |
C. | 当物体匀速上升时,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 |
D. | 在同一高度的所有物体重力势能都相同 |
19.下列关于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则一定做直线运动 | |
B. | 若物体的加速度增加,则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一定增大 | |
C. | 速度变化的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 |
D. | 加速度跟速度方向相同时,即使加速度减小,速度也一定增大 |
17.现需测量一个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大约十几欧).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A.电流表(量程60mA,内阻约为10Ω)
B.电压表(量程10V,内阻约为20kΩ)
C.热敏电阻(80Ω~200Ω)(充当滑动变阻的作用)
D.一杯水,一个开关,酒精灯,温度计,导线若干.
①一位同学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连了部分实物,如图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
②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表为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电流和电压数据,由数据可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6.1V,内电阻r=21Ω;(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③根据以上数据,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小(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A.电流表(量程60mA,内阻约为10Ω)
B.电压表(量程10V,内阻约为20kΩ)
C.热敏电阻(80Ω~200Ω)(充当滑动变阻的作用)
D.一杯水,一个开关,酒精灯,温度计,导线若干.
①一位同学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连了部分实物,如图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
②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表为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电流和电压数据,由数据可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6.1V,内电阻r=21Ω;(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t/℃ | 20 | 60 | 100 |
I/A | 0.025 | 0.040 | 0.055 |
U/V | 5.50 | 5.20 | 4.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