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10Ω,R2=4Ω,R3=6Ω,R4=3Ω,U=2.4V.在ab间接一只理想电压表,它的读数是多少?如在ab间接一只理想电流表,它的读数又是多少?分析 在ab间接一只理想电压表,R2、R3串联后与R1并联再与R4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R3、R4两端的电压之和.
在ab间接一只理想电流表,此时R3、R4并联后,再与R1串联,这三个电阻组成串联电路后,再与电阻R2并联,电流表测量通过R2、R3的电流之和,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阻的特点求出电流表的示数.
解答 解:(1)在ab间接一只理想电压表时,R2、R3串联后电阻为:R串=R2+R3=4Ω+6Ω=10Ω
R串与R1并联后电阻为:R分=$\frac{{R}_{串}{R}_{1}}{{R}_{串}+{R}_{1}}$=$\frac{10×10}{10+10}$Ω=5Ω
再与R4串联后总电阻为:R总=R分+R4=5Ω+3Ω=8Ω
此时电路电流为:I总=$\frac{U}{{R}_{总}}$=$\frac{2.4}{8}$A=0.3A,
R4两端的电压为:U4=I总R4=0.3A×3Ω=0.9V,
所以R2、R3串联后两端的电压为:U串=U-U4=2.4V-0.9V=1.5V,
R2、R3串联后电流为:I分=$\frac{{U}_{串}}{{R}_{2}+{R}_{3}}$=$\frac{1.5}{4+6}$A=0.15A,
R3两端的电压为:U3=I分R3=0.15A×6Ω=0.9V,
电阻R3、R4两端的电压之和也就是电压表的示数为:U分=U3+U4=0.9V+0.9V=1.8V.
(2)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I2=$\frac{U}{{R}_{2}}$=$\frac{2.4}{4}$A=0.6A
R3、R4并联后电阻为:R并=$\frac{{R}_{3}{R}_{4}}{{R}_{3}+{R}_{4}}$=$\frac{6×3}{6+3}$Ω=2Ω
再与R1串联后总电阻为:R串=R1+R并=10Ω+2Ω=12Ω
此时这段电路的电流为:I1=$\frac{U}{{R}_{串}}$=$\frac{2.4}{12}$A=0.2A,
所以通过通过R1的电流为0.2A,R3两端的电压为:U3=I1R并=0.2A×2Ω=0.4V,
通过R3的电流为:I3=$\frac{{U}_{3}}{{R}_{3}}$=$\frac{0.4}{6}$≈0.07A,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I=I2+I3=0.6A+0.07A=0.67A.
答:在ab间接一只理想电压表,它的读数是1.8V;如在ab间接一只理想电流表,它的读数是0.67A
点评 本题考查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关键在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明白换接不同的电表时电路的连接,能画出等效电路图,还要知道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规律.
A. | A、B两物体加速度方向相反 | |
B. | 在相遇前,t=4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近 | |
C. | t=8s时,A、B两物体相遇 | |
D. | 在相遇前,A、B两物体的最远距离为30m |
A. |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及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ω | |
B. |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T及地球到太阳那个中心的距离r | |
C. |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的运行速度v和运行周期T | |
D. | 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v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 |
A. | 在外电路断开时,干电池的路端电压为1.5V | |
B. | 外电路闭合,蓄电池路端电压比干电池大 | |
C. | 在外电路闭合时,ls内蓄电池提供的化学能一定比干电池多 | |
D. | 在外电路闭合时,电源内每通过1C电量,蓄电池提供的化学能一定比干电池多 |
A. |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为Blv | |
B. | 电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为$\frac{Bvsinθ}{r}$ | |
C. | 金属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frac{{{B^2}lvsinθ}}{r}$ | |
D. | 金属杆的热功率为$\frac{{{B^2}l{v^2}}}{rsinθ}$ |
A. | 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核能 | |
B. | 一定强度的入射光照射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 |
C. |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 | |
D. | 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只有高速运动的粒子才具有波粒二象性 |
A. | 打开降落伞前人下落的距离为20m | B. | 打开伞瞬间的加速度a=30m/s2 | ||
C. | 阻力系数k=100 N•s/m | D. | 每根绳承受的拉力至少为200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