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3-2-3甲、乙所示,小球A在细绳的下端,并与光滑的斜面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甲图中细绳呈铅直状,乙图中细绳倾斜,则甲图中小球的受力是_______,乙图中小球的受力是________.

图3-2-3

A.重力和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和斜面对球的弹力

C.重力、斜面对球的弹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两图中小球一定受重力,判断绳子拉力是否存在,可以假设将两图中绳与球断开,则A球都不能再静止.因此,绳对A球均有拉力作用.判断斜面对A球有无弹力作用,可假设将斜面撤去,则甲图中A球仍然可以静止,而乙图中A球则会由图中位置向右摆.因此,甲图A球不受斜面作用,乙图A球受到斜面的弹力.

答案:A   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如图所示为用一个游标卡尺测量工件内径的示意图.由图知该公件内径是
1.090
1.090
cm.

(2)如图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的关系图象(如图乙).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BCD
BCD


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N/m
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
(3)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素”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块,如图(b)所示.除了实验必须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量均为2.00N的砝码…
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方案二
方案二
,理由是
图(b)中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木板做相对运动,更容易控制拉动的速度,使示数更稳定,测量更准确.
图(b)中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木板做相对运动,更容易控制拉动的速度,使示数更稳定,测量更准确.


该同学在木块上加砝码,改变木块对木块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砝码/个数 0 1 2 3 4
砝码对木块压力/N 0 2.00 4.00 6.00 8.00
测力计读数/N 1.50 2.00 2.50 2.90 3.50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坐标纸上(图c)作出摩擦力f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的关系图象(以F为横坐标).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压力N中漏掉了木块的重力.
压力N中漏掉了木块的重力.
.由图象可知,木块的重量为
6
6
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力因素为
0.25
0.25
精英家教网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一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1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0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示意图.
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两力的合力用F表示,F1、F2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关于F1、F2与F、θ1和θ2关系正确的有
 

A.F1=4N
B.F=12N
C.θ1=45°
D.θ1<θ2
(1)建筑、桥梁工程中所用的金属材料(如钢筋钢梁等)在外力作用下会伸长,其伸长量不仅与和拉力的大小有关,还和金属材料的横截面积有关.人们发现对同一种金属,其所受的拉力与其横截面积的比值跟金属材料的伸长量与原长的比值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杨氏模量.用E表示,即:E=
F
S
 )
△L
L
 )
;某同学为探究其是否正确,根据下面提供的器材:不同粗细不同长度的同种金属丝;不同质量的重物;螺旋测微器; 游标卡尺;米尺;天平;固定装置等.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
该同学取一段金属丝水平固定在固定装置上,将一重物挂在金属丝的中点,其中点发生了一个微小下移h.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为D;用游标卡尺测得微小下移量为h;用米尺测得金属丝的原长为2L;用天平测出重物的质量m(不超量程).
①在一次测量中:
a.螺旋测微器如图2甲所示,其示数为
3.853
3.853
mm;
b.游标卡尺如图2乙所示,其示数为
11.14
11.14
mm;

②用以上测量量的字母表示该金属的杨氏模量的表达式为:E=
2mgL
L2+h2
πD2h(
L2+h2
-L)
2mgL
L2+h2
πD2h(
L2+h2
-L)

(2)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某小组设计双车位移比较法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将轨道分上下双层排列,两小车后的刹车线穿过尾端固定板,由安装在后面的刹车系统同时进行控制(未画出刹车系统).通过改变砝码盘中的砝码来改变拉力大小.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两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因为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式为
s=
1
2
at2
s=
1
2
at2
.已知两车质量均为200g,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实验次数 小车 拉力F/N 位移s/cm 拉力比F/F 位移比s/s
1 0.1 22.3 0.50 0.51
0.2 43.5
2 0.2 29.0 0.67 0.67
0.3 43.0
3 0.3 41.0 0.75 0.74
0.4 55.4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结论: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当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时,由于s∝F说明a∝F;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当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时,由于s∝F说明a∝F;

该装置中的刹车系统的作用是
控制两车同时运动和同时停止;
控制两车同时运动和同时停止;

为了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你认为还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只需提出一个建议即可)
调整两木板平衡摩擦力(或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等).
调整两木板平衡摩擦力(或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