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荡秋千是大家喜爱的一项体育括动.如图是荡秋千的示意图,若人直立站在踏板上,从绳与竖直方向成90°角的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摆到最低点B时,两根绳对踏板的总拉力是人所受重力的两倍.随后,站在B点正下面的某人推一下,使秋千恰好能摆到绳与竖直方向成90°角的C点.设人的重心到悬杆的距离为l,人的质量为m,踏板和绳的质量不计,人所受空气阻力与人的速度成正比,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 人从A点运动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frac{1}{2}$mgl | |
B. | 人从A点运动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frac{1}{4}$mgl | |
C. | 站在B点正下面的某人推一下做的功小于mgl | |
D. | 站在B点正下面的某人推一下做的功大于mgl | |
E. | 站在B点正下面的某人推一下做的功等于mgl |
分析 在最低点B时,对人和踏板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人的速度,注意踏板和绳的质量不计,再由能量守恒定律求出人从A点运动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分析能量如何转化的,再由能量守恒定律求人一下做的功.
解答 解:AB、在最低点B时,对人和踏板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mg=m$\frac{{v}^{2}}{l}$
据题意 T=2mg,得 v=$\sqrt{gl}$
则人从A点运动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E=mgl-$\frac{1}{2}m{v}^{2}$=$\frac{1}{2}$mgl.故A正确,B错误.
CDE、由于站在B点正下面的某人要对该人要做功,在最低点,人的速度将大于$\sqrt{gl}$,由于空气阻力与人的速度成正比,则从B运动到C,人损失的机械能大于$\frac{1}{2}$mgl,所以要使人运动到C,站在B点正下面的某人推一下做的功大于(mgl-$\frac{1}{2}m{v}^{2}$)+$\frac{1}{2}$mgl=mgl,故D正确.CE错误.
故选:AD.
点评 本题是实际问题,要建立模型,将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再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进行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地球的半径为R0,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一个质量为m的人造卫星,在离地面高度为h=R0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则( )
A. | 人造卫星的角速度为$\sqrt{\frac{g}{{8{R_0}}}}$ | B. | 人造卫星的周期$T=2π\sqrt{\frac{{2{R_0}}}{g}}$ | ||
C. | 人造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为$F=\frac{1}{2}mg$ | D. | 人造卫星的速度$v=\sqrt{{R_0}g}$ |
10.高中生小明骑电动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因电瓶“没电”,改用脚蹬车以5m/s的速度匀速前行,骑行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车和人总重的0.02倍,人和车总质量为100kg,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根据估算,小明骑此电动车做功的平均功率最接近( )
A. | 10 W | B. | 100 W | C. | 1 kW | D. | 10 kW |
7.一带电小球在空中由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受重力、电场力和空气阻力三个力.若重力势能增加3J、机械能增加0.5J、电场力做功1J,则小球( )
A. | 重力做功为3J | B. | 动能减少2.5J | ||
C. | 克服空气阻力做功0.5J | D. | 电势能增加1J |
4.如图所示,材料相同的小木块a、b和c (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b两个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frac{1}{2}$m.a与转轴OO′的距离为r,b、c与转轴OO′的距离为2r,且均处于水平圆盘的边缘,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c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故同时从水平圆盘上滑落 | |
B. | 当a、b和c均未相对圆盘滑动前,a、c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 |
C. | b和c均未滑落前,线速度一定相同 | |
D. | b开始滑动时的转速是$\sqrt{2kgr}$ |
11.关于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由a=$\frac{{V}^{2}}{r}$可知,a与r成反比 | |
B. | 由a=ω2r可知,a与r成正比 | |
C. | 当v一定时,a与r成反比 | |
D. | 由ω=2πn可知,角速度ω与转速n成正比 |
8.在初中已经学过,如果一个物体在F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L,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是W=FL,我们还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J).由功的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焦耳(J)与基本单位千克(kg)、米(m)、秒(s)之间的关系是( )
A. | 1J=1kg•m/s2 | B. | 1J=1kg•m/s | C. | 1J=1kg•m2/s2 | D. | 1J=1kg•m2/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