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如图甲所示,有一装置由倾斜轨道AB、水平轨道BC、竖直台阶CD和足够长的水平直轨道DE组成,表面处处光滑,且AB段与BC段通过一小圆弧(未画出)平滑相接.有一小球用轻绳竖直悬挂在C点的正上方,小球与BC平面相切但无挤压.紧靠台阶右侧停放着一辆小车,车的上表面水平与B点等高且右侧固定一根轻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在Q点,其中PQ段是粗糙的,Q点右侧表面光滑.现将一个滑块从倾斜轨道的顶端A处自由释放,滑至C点时与小球发生正碰,然后从小车左端P点滑上小车.碰撞之后小球在竖直平面做圆周运动,轻绳受到的拉力如图乙所示.已知滑块、小球和小车的质量分别为m1=3kg、m2=1kg和m3=6kg,AB轨道顶端A点距BC段的高度为h=0.8m,PQ段长度为L=0.4m,轻绳的长度为R=0.5m. 滑块、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取g=10m/s2.求:(1)滑块到达BC轨道上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与小球碰后瞬间小球的速度大小.
(3)要使滑块既能挤压弹簧,又最终没有滑离小车,则滑块与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应在什么范围内?(滑块与弹簧的相互作用始终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
分析 (1)对滑块下滑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其到达BC轨道上时的速度;
(2)由图乙可知小球在最高点时受到的拉力F=22N.对小球在最高点的情况进行研究,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最高点的速度,再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求出滑块与小球碰后瞬间小球的速度大小;
(3)由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求出动摩擦因数,然后答题.
解答 解:(1)设滑块与小球碰撞前瞬间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
有 ${m_1}gh=\frac{1}{2}{m_1}v_0^2$ ①
得 v0=4m/s
(2)设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为v,由图乙可知小球在最高点时受到的拉力 F=22N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m_2}g=\frac{{{m_2}{v^2}}}{R}$ ②
设小球碰撞后瞬间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有 $\frac{1}{2}{m_2}{v'^2}=\frac{1}{2}{m_2}v_{\;}^2+2{m_2}gR$ ③
联立①②③并代入数据,解得 v′=6m/s
(3)取向右为正方向,滑块与小球碰撞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则有:m1v0=m1v1+m2v′④
得碰撞后m1的速度 v1=2m/s,方向向右
滑块最终没有滑离小车,滑块和小车之间必有共同的末速度 v共
由滑块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m1v1=(m1+m3)v共 ⑤
(Ⅰ)若μ较大,则滑块可能不与弹簧接触就已经与小车相对静止,设滑块恰好滑到Q点,由能量转化与守恒有
${μ_1}{m_1}gL=\frac{1}{2}{m_1}v_1^2-\frac{1}{2}({{m_1}+{m_3}})v_共^2$ ⑥
联立④⑤⑥得 ${μ_1}=\frac{1}{3}$
(Ⅱ)若μ不是很大,则滑块必然挤压弹簧,再被弹回到PQ之间,设滑块恰好回到小车的左端P点处,由能量转化与守恒有
$2{μ_2}{m_1}gL=\frac{1}{2}{m_1}v_1^2-\frac{1}{2}({{m_1}+{m_3}})v_共^2$ ⑦
④⑤⑦得 ${μ_2}=\frac{1}{6}$
综上所述,得$\frac{1}{6}≤μ<\frac{1}{3}$
答:
(1)滑块到达BC轨道上时的速度大小为4m/s.
(2)滑块与小球碰后瞬间小球的速度大小为6m/s.
(3)滑块与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应为$\frac{1}{6}≤μ<\frac{1}{3}$.
点评 本题运动过程复杂,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A. | 电容器的电容变大 | B. | 电阻R中有从a流向b的电流 | ||
C. | 液滴带负电 | D. | 液滴将向下运动 |
A. | 由m=$\frac{F}{a}$知,某一物体的质量跟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 |
B. | 由a=$\frac{F}{m}$知,某一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其质量成正比 | |
C. | 物体运动方向一定跟其合外力方向相同 | |
D. | 物体加速度方向一定跟其合外力方向相同 |
A. | 质点17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向上,周期为1.2s | |
B. | t=0.4s时,波恰好传到质点13处,且质点13向下振动 | |
C. | t=0.5s时,质点13恰好到达最高点 | |
D. | 0.3s<t<0.4s时间内,质点6的速度向下 |
A. | 把一个负电荷从A移动到B,电场力做正功 | |
B. | 三点的场强相比,EA=EB=EC | |
C. | 三点的电势相比,φA>φB>φC | |
D. | 导体内感应电荷的电场方向向左 |
A. | 图(a)中的A1、A2的示数相同 | B. | 图(a)中的A1、A2的指针偏角相同 | ||
C. | 图(b)中的V1、V2的示数相同 | D. | 图(b)中的V1、V2的指针偏角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