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如图所示,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传送带的速度为5m/s)的左端(P点),轻放一质量为m=1kg的物块,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D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对应的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C,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g取10m/s2,sin53°=0.8,cos53°=0.6)求:(1)物块离开A点时水平初速度的大小;
(2)求PA间的距离.
(3)带动皮带的电动机因传送物体做的功.
分析 (1)根据平抛运动的分位移公式列式求解,或者根据平抛运动的分速度公式列式求解;
(2)由动能定理求解PA间的距离.
(4)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由功能关系求相对滑动的过程产生的内能,再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求带动皮带的电动机因传送物体做的功.
解答 解:(1)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竖直速度为:
vBy=$\sqrt{2gh}$=4m/s
由速度分解可得:
$\frac{{v}_{By}}{{v}_{1}}$=tan53°
物块离开A点时水平初速度的大小为:v1=3m/s
(2)从P到A由动能定理得:
μmgLPA=$\frac{1}{2}$mv12-0
得:LPA=1.5m
(3)物块在传送带上始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3m/s2,
P到A所用时间为:t=$\frac{{v}_{1}}{a}$=1s
传送带在t时间内发生位移为:x1=vt=5×1m=5m,
物块发生的位移为:x2=$\frac{1}{2}a{t}^{2}$=$\frac{1}{2}×3×{1}^{2}$m=1.5m
两者相对位移的大小3.5m,由功能关系可知相对滑动的过程产生的内能为:
Q=f(x1-x2)=10.5J;
物块在传送带上获得的动能为:
Ek=$\frac{1}{2}m{v}_{1}^{2}$=$\frac{1}{2}×1×{3}^{2}$J=4.5J
有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电动机因传送物体做的功为:
W=Q+Ek=15J.
答:(1)物块离开A点时水平初速度的大小是3m/s;
(2)PA间的距离是1.5m.
(3)带动皮带的电动机因传送物体做的功是15J.
点评 本题关键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分割为直线加速、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三个过程,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平抛运动位移公式、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式求解.
A. | 库仑在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时,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 |
B. | 点电荷作为理想化模型忽略了物体的电荷量 | |
C. | 理想电压表忽略了电压表的内阻 | |
D. | 理想变压器没有能量损失 |
A. | 它的总机械能为$\frac{1}{2}$mv${\;}_{0}^{2}$ | B. | 它的总机械能为mgH | ||
C. | 它的动能为$\frac{1}{2}$mv${\;}_{0}^{2}$-mgh | D. | 它的重力势能为 mg(H-h) |
A. | 图线a是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情况 | |
B. | 电源内阻的阻值为10Ω | |
C. | 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3.6W | |
D. | 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0.9W |
A. | R1=100R2 | |
B. | R1=10000R2 | |
C. | 在同一坐标系画出的I--U图象中,R1电阻对应的图象斜率大 | |
D. | 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流过R1和R2的电流大小相同 |
A. | 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射无线电波时需要进行调谐 | |
B. | 用激光“焊接”剥落的视网膜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好 | |
C. | 黄光、蓝光分别通过同一干涉装置形成的干涉条纹,其中蓝光产生的干涉条纹较宽 | |
D. | 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有可能发生全反射 |
A. | 从第3 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 |
B. |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 | |
C. | 在5 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 | |
D. | 在5 s内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