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如图所示为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当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2条、3条、4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0、3W0、4W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1)实验前需要平衡摩擦力,这是为了让实验过程中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等于拉力.
(2)如果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角过小,实验时打出的纸带上的点的间隔特点是中间部分的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而两端的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小.
(3)用两根橡皮筋做实验打出的纸带上的点的最大间隔应该是用一根橡皮筋做实验打出的纸带上的点的最大间隔的$\sqrt{2}$倍.
分析 (1)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需要采取平衡摩擦力的措施,即让木板倾斜,让物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
(2)小车先在橡皮条的拉动下做加速运动,当橡皮条恢复原长时,拉力减为零,小车由于惯性继续做匀速运动,因此小车匀速时的速度就是该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如果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角过小,则小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开始减速;
(3)根据W=$\frac{1}{2}m{v}^{2}$即可求出;
解答 解:(1)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则应该用重力的下滑分量来平衡摩擦力,故可以将长木板的一段垫高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让物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即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等于拉力.
(2)如果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角过小,实验时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所以打出的纸带上的点的间隔特点是中间部分的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而两端的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小.
(3)由于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增加量,即:W=$△{E}_{K}=\frac{1}{2}m{v}^{2}$
所以:$v=\sqrt{\frac{2W}{m}}$
$v=\frac{x}{t}$
所以:用两根橡皮筋做实验打出的纸带上的点的最大间隔应该是用一根橡皮筋做实验打出的纸带上的点的$\sqrt{2}$倍.
故答为:(1)拉力,(2)中间部分的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而两端的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小;(3)$\sqrt{2}$
点评 本题关键是结合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如本实验中,明确小车的运动情况,先加速,再匀速,橡皮条做功完毕,速度最大,做匀速运动,故需要测量匀速阶段的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某同学自己动手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像屏.当他用一束阳光照射到A上时,屏C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 )
A. | 单缝S太窄 | B. | 单缝S太宽 | ||
C. | S到S1和S2距离不等 | D. | 太阳光不能作光源 |
5.如图所示,A、B、C三个一样的滑块从粗糙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A由静止释放,B的初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为v0,C的初速度方向沿斜面水平,大小也为v0,最终三个滑块均到达斜面底端,则( )
A. | 滑到斜面底端时,A和B的动能一样大 | |
B. | 滑到斜面底端时,B的动能最大 | |
C. | A和B滑到斜面底端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 |
D. | A和B滑到斜面底端动能相同 |
2.如图所示,在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水平放置的半圆形轻质导体框,O为圆心,圆半径长为L,AO段、BO段导体的电阻可忽略,圆弧AB段的电阻为r,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界重合;现用外力使导体框从图示位置开始绕过O、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速度ω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一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圆弧AB段内电流方向总是从A流向B | |
B. | 转动的前半周内AB两端电压为$\frac{Bω{L}^{2}}{2}$ | |
C. | 转动的后半周内通过O点的电量为$\frac{πB{L}^{2}}{r}$ | |
D. | 外力对线框做的功为$\frac{πω{B}^{2}{L}^{4}}{2r}$ |
19.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υ-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
A. | 在0~t3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 |
B. | 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 |
C. | 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 |
D. | 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不为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