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 | |
B. | 在液体中小颗粒质量越小,小颗粒做布朗运动越显著 | |
C. | 两个铅块相互挤压后能紧连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没有斥力 | |
D. | 用打气筒向篮球充气时需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
分析 分子势能可根据分子力做功正负判断其变化;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两个铅块压后能紧连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用打气筒向篮球充气时需用力,是因为气体对容器有压强.
解答 解:A、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越大;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越小,故A错误;
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微粒的运动,而固体颗粒由于受到周围液体分子碰撞的冲力不平衡引起运动的,所以固体颗粒的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小颗粒质量越小,碰撞的不平衡性越明显,故小颗粒做布朗运动越显著,故B正确;
C、两个铅块压后能紧连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但斥力也是有的,只是引力大于斥力,故C错误;
D、用打气筒向篮球充气时需用力,是由于气筒内气体对活塞有压强,产生压力,不是由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识记能力,做对题的前提是熟记这些知识点,并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7.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
B. | 两物体分别在1s末和4 s末速度相同 | |
C. | 乙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 |
D. | 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
8.以下说法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 | 波兰的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 |
B. | 1687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 |
C. | 万有引力定律发表100多年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通过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 |
D. |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了一颗著名彗星的轨道并正确预言了它的回归 |
3.如图,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两个相同的灯泡L1和L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开始时,电键K断开,当K断通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副线圈两端M、N的输出电压减小 | |
B. | 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上的电压降减小 | |
C. | 通过灯泡L1的电流增大 | |
D. | 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 |
13.有一台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n1,两个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2和n3,原副线圈上的电压分别为U1、U2、U3,电流分别为I1、I2、I3,如图所示,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U1:U2=n1:n2 U2:U3=n2:n3 | B. | I1:I2=n2:n1 I1:I3=n3:n1 | ||
C. | I1=I2+I3 | D. | I1U1=I2U2+I3U3 |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气体的扩散运动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 | |
B. |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压强一定增大 | |
C. | 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斥力产生的 | |
D. | 热量不可能从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传递到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 |
17.生活处处有物理,爱动脑的一位同学对图中作出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吸管的一端一般是斜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力 | |
B. | 在输液时,要将液瓶挂高是为了增大压强 | |
C. | 茶壶盖上有个小孔,目的是为了平衡气压 | |
D. | 船闸设计成上图形式,是利用了连通器 |
18.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钢球斜面实验,他在实验中用过的方法有( )
A. | 用秒表计时,并用刻度尺测量位移 | |
B. | 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角度下$\frac{x}{{t}^{2}}$值的大小 | |
C. | 用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 | |
D. | 用闪光照相法拍摄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进行数据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