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能在2m内停下来,如果汽车以40m/s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多少?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以速度为40m/s时制动距离
解答 解: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frac{{v}^{2}}{2{x}_{1}}=\frac{2{0}^{2}}{2×2}m/{s}^{2}=100m/{s}^{2}$,
则初速度为40m/s时的制动距离为:
$x′=\frac{v{′}^{2}}{2a}=\frac{4{0}^{2}}{2×100}m=8m$.
答: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8m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抓住加速度不变进行求解,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如图,在弯槽的顶端以初速度V释放一个小球,小球的动能为E,当到达B点时,球的动能是$\frac{3}{4}$E,速度是U;当以初速度2V释放小球,当达到B点时( )
A. | 球的动能等于3$\frac{3}{4}$E | B. | 球的速度小于$\sqrt{5}$U | ||
C. | 球的速度等于$\sqrt{5}$U | D. | 球的动能小于3$\frac{3}{4}$E |
16.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图(乙)是他认为较理想的一条纸带,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初速为零),A、B、C、D、E、F点是纸带上相邻的点.他们测出了各点与O点的距离h后做出了必要的计算,测量记录见下表
(1)距离h的记录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的一组是A(填写计数点名称).
(2)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释放纸带,立即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是BCD(填选项对应的字母)
(3)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则计时器打下C点时,重物的速度大小为1.56m/s;
(4)计数点C、D、E与O点之间的距离分别用hC、hD、hE表示,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用T表示,若重物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从O到D重物动能的增加量△Ek=$\frac{{m{{({h_E}-{h_C})}^2}}}{{8{T^2}}}$;O到D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ghD(△Ek、△EP均用hC、hD、hE、T、m、g符号表示).
计数点 | A | B | C | D | E | F |
h/cm | 6.9 | 9.47 | 12.40 | 15.71 | 19.41 | 23.49 |
(2)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释放纸带,立即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是BCD(填选项对应的字母)
(3)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则计时器打下C点时,重物的速度大小为1.56m/s;
(4)计数点C、D、E与O点之间的距离分别用hC、hD、hE表示,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用T表示,若重物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从O到D重物动能的增加量△Ek=$\frac{{m{{({h_E}-{h_C})}^2}}}{{8{T^2}}}$;O到D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ghD(△Ek、△EP均用hC、hD、hE、T、m、g符号表示).
17.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1N的水平向右的推力作用在A上,F2=2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作用后它们仍静止不动,则作用后( )
A. | 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 B. | 木块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 | ||
C. |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0N | D. |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5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