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a-F图象,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B;
A.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 B.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大
C.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小 D.没有满足砂及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某同学得到如图(c)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由纸带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0.2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 (1)考查实验时平衡摩擦力时出现的误差问题,不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就是平衡摩擦力时过大.从图上分析两图各是什么原因即可.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解答 解:(1)当拉力F等于0时,小车已经产生力加速度,故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平衡摩擦力过大,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偏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周期为0.02s,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故计数点之间的时间T=0.1s,由公式△x=aT2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为:
$a=\frac{{S}_{DG}-{S}_{AD}}{(3T)^{2}}=\frac{(3.9-2.1)×1{0}^{-2}}{(3×0.1)^{2}}=0.20m/{s}^{2}$.
故答案为:(1)B;(2)0.20.
点评 该题的关键是对与加速度的求解,要分清纸带的计数点和计时点,并且特别要注意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其次对本题中给的距离方式要看清起始点,正确读出两点间的距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 |
B. | 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任意 | |
C. | 每次都要从同一位置释放小球 | |
D. | 铅垂线在实验中完全是多余的 | |
E. | 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小球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为坐标原点 | |
F. | 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
7.如图所示,公共汽车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球用细线悬挂在车顶上,质量为m的一位中学生站在车厢底板上.若某时刻观察到细线向左偏离竖直方向θ角,则此时公共汽车对学生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
A. | mgsinθ,水平向右 | B. | mgsinθ,水平向左 | C. | mgtanθ,水平向右 | D. | mgtanθ,水平向左 |
14.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m,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取g=10m/s2,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
A. | 7m/s | B. | 10m/s | C. | 14m/s | D. | 20m/s |
4.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分别做瞬时速率不变的运动,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 | |
B. | 到达M点的速率一定是A的比较大 | |
C. |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 |
D. | B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
8.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小滑块,自然伸长时小滑块位于水平地面上的O点.将小滑块拉到A点由静止释放,小滑块向左运动到B点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此过程摩擦力大小恒定,则( )
A. | 小滑块从A点到O点先加速后减速 | |
B. | 小滑块运动到O点时加速度为零 | |
C. | 小滑块在A、B两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可能相等 | |
D. | 小滑块经过关于O点左右对称的两点时动能必相等 |
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康普顿发现了电子 | |
B. |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
C. | 贝史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 | |
D. | 伦琴发现了X射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