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1)下列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C.
A.天平 B.弹簧测力计 C.刻度尺 D.秒表
(2)如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纸带上所打第一个点O与相邻第二个点之间的距离接近2mm,A、B、C、D是连续打出的四个点,它们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OA=71.71cm,OB=79.80cm,OC=87.95cm,OD=96.21cm.则由以上数据可知,重物运动到纸带打C点时的速度为4.1 m/s,重物从打O点运动到打C点的过程中,重物动能的增加量为8.4_ J,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8.6 J. (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物机械能守恒.
分析 (1)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所需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必需的器材.
(2、3)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C点的速度,从而得出动能的增加量,根据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通过比较得出实验的结论.
解答 解:(1)实验中验证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是否相等,质量可以约去,不需要测量质量,则不需要天平、弹簧测力计,打点计时器可以记录时间,所以不需要秒表.实验中需用刻度尺测量点迹间的距离,从而求解瞬时速度以及下降的高度.故选:C.
(2)C点的瞬时速度${v}_{C}=\frac{{x}_{BD}}{2T}=\frac{(96.21-79.80)×1{0}^{-2}}{2×0.02}$m/s=4.1025m/s≈4.1m/s,则重物动能的增加量$△{E}_{k}=\frac{1}{2}m{{v}_{C}}^{2}$=$\frac{1}{2}×1×4.102{5}^{2}$=8.4J,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Ep=mgh=1×9.8×87.95×10-2=8.6J.
(3)由此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物机械能守恒.
故答案为:(1)C.(2)4.1,8.4,8.6,(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物机械能守恒.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实验的原理,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根据纸带求解瞬时速度,从而得出动能的增加量,会根据下降的高度求解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在某一电场中的A、B两处分别引入不同的试探电荷q,得到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随电荷量变化的关系如图示,则A、B两处电场强度EA、EB的大小关系是( )
A. | EA>EB | B. | EA<EB | ||
C. | EA=EB | D. | 不能判定EA、EB的大小 |
1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电压有效值恒定的正弦交流电,副线圈接一定值电阻R.调节触头P,使副线圈匝数变为原来的一半,则调节前后( )
A. | 原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为4:1 | B. | 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为2:1 | ||
C. |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之比为4:1 | D. | 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之比为1:2 |
14.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左端通过开关S与内阻不计、电动势为E的电源相连,右端与半径为L=20cm的光滑圆弧导轨相接,导轨电阻均不计.导轨所在空间有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一根质量m=60g、电阻R=1Ω、长为L的导体棒ab,用长也为L的绝缘细线悬挂,导体棒恰好与导轨接触.当闭合开关S后,导体棒沿圆弧摆动,摆动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且细线处于张紧状态,最后导体棒摆角最大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sin 53°=0.8,g=10m/s2则( )
A. | 磁场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 |
B. | 电源电动势E=8.0 V | |
C. | 导体棒在摆动过程中所受安培力F=8 N | |
D. | 导体棒在摆动过程中电源提供的电能为0.048J |
1.“神舟”七号进入轨道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后,飞船内的物体处于“漂浮”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宇航员不再受重力作用 | |
B. | 宇航员处于平衡状态 | |
C. | 宇航员的加速度小于9.8m/s2 | |
D. | 由于完全失重导致飞船容器内的气体压强等于零 |
19.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下述正确的是( )
A. | 第1s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 |
B. | 前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 |
C. | 第2s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 |
D. | 第1s末、第3s末、第5s末物体所在的位置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