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乙醚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已知A状态的温度为300K,且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了150J,求:①状态B的温度TB;
②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与外界的热交换Q为多少?
分析 ①由图示图象求出气体状态参量,然后应用概率萨克定律求出气体在B时的温度;
②应用功的计算公式求出气体对外做的功,然后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求出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解答 解:①由图示图象可知,从A到B气体发生等压变化,
气体状态参量:TA=300K,VA=3L,VB=4L,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frac{{V}_{A}}{{T}_{A}}$=$\frac{{V}_{B}}{T}$,
即:$\frac{3}{300}$=$\frac{4}{{T}_{B}}$,
解得:TB=400K;
②从A到B气体对外做功:W=Fl=pSl=p△V=1×105×(4-3)×10-3=100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U=W+Q,
则:Q=△U-W=150-(-100)=250J;
答:①状态B的温度TB为400K;
②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与外界的热交换Q为250J.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求气体的温度、气体的内能,由图示图象分析清楚气体状态变化过程、求出气体的状态参量,应用盖吕萨克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如图所示,在Oxy坐标系内,a、b、c是x轴上的三个点,将一正检验电荷Q由a点移至b点时,需克服静电力做功W;若从a点移至c点时,也需克服静电力做功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 |
B. | a、b之间的电势差等于a、c之间的电势差 | |
C. | 该电场可能是处于第Ⅳ象限某一位置的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 |
D. | 该电场可能是匀强电场 |
19.我国的“天宫一号”航天器绕地球运动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若其运动周期为T,线速度为v,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飞船运动的轨道半径为$\frac{vT}{2π}$ | B. | 飞船运动的加速度为$\frac{2π}{T}$ | ||
C. | 地球的质量为$\frac{{v}^{2}T}{2πG}$ | D. | 飞船的质量为$\frac{{v}^{3}T}{2πG}$ |
16.质量为1kg的物体在xoy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y方向的速度图象和x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 |
B. |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6N | |
C. | 质点的初速度为4m/s | |
D. | 2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m/s |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AB=x,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上述过程中( )
A. | 物块及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 |
B. | 物块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在B点的机械能小于在A点的机械能 | |
C. | 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W-$\frac{1}{2}$μmgx | |
D. | 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frac{3}{2}$μmgx |
13.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高可达c点,b是ac的中点,已知该物体从a点第一次到达b点的时间为t,则它两次经过b点的时间间隔为( )
A. | t | B. | ($\sqrt{2}$-1)t | C. | ($\sqrt{2}$+1)t | D. | 2($\sqrt{2}$+1)t |
20.将质量为2m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的轻小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杆上的A点与定滑轮等高,杆上的B点在A点下方距离为d处.现将环从A处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环到达B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h=$\frac{d}{2}$ | |
B. | 环到达B处时,环与重物的速度大小之比为$\frac{\sqrt{2}}{2}$ | |
C. | 环从A到B,环减少的机械能等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 | |
D. | 环能下降的最大高度为$\frac{4d}{3}$ |
17.物体作斜抛运动,当到达最高点时( )
A. | 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 | B. | 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零 | ||
C. | 速度和加速度都不为零 | D. |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
18.物体受到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F1=6N,F2=9N,则它们的合力F的数值范围是( )
A. | 6N≤F≤9N | B. | 3N≤F≤15N | C. | 3N≤F≤9N | D. | 6N≤F≤15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