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某学生用螺旋测微器在测定某一金属丝时,测得的结果如图a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d=
3.205
3.205
mm.另一位学生用游标尺上标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图b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
2.040
2.040
cm.
(2)用频率为50Hz的电源和落体法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某同学正确地完成操作后,选了如图所示的纸带进行研究.其中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各点的距离,数据记录在图中(单位cm).
该同学所用重锤的质量为1kg,并利用重锤在OB段所显示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他用AC段的平均速度表示B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则该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1.22
1.22
J,动能的增加量为
1.19
1.19
J,(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用这种方法验证时总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大于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
阻力的影响
阻力的影响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m/s2
分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需估读;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
(2、3)求出B点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出动能的增加量,根据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分析误差形成的原因.
解答:解:(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等于3mm+0.0.01×20.5mm=3.205mm,游标卡尺的读数为20mm+0.05×8mm=20.40mm=2.040cm.
(2)vB=
xAC
2T
=
(15.7-9.51)×10-2
0.04
m/s
=1.54m/s,则动能的增加量Ek=
1
2
mvB2=
1
2
×1×1.542
≈1.19J.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mgh=1×9.8×0.124J≈1.22J.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因为阻力作用,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1)3.205,2.040 (2)1.19,1.22,大于,阻力影响.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以及知道实验的原理,以及误差形成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某学生用螺旋测微器在测定某一金属丝的直径时,测得的结果如左图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d=
3.206
3.206
mm.另一位学生用游标尺上标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右图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
5.015
5.015
cm.
(2)1849年,法国科学家斐索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地面上测出了光的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让光束从高速旋转的齿轮的齿缝正中央穿过如图1所示,经镜面反射回来,调节齿轮的转速,使反射光束恰好通过相邻的另一个齿缝的正中央,由此可测出光的传播速度.若齿轮每秒转动n周,齿轮半径为r,齿数为P,齿轮与镜子间距离为d,则齿轮的转动周期为
1
n
1
n
,每转动一齿的时间为
1
nP
1
nP
,斐索测定光速c的表达式为c=
2nPd
2nPd


(3)如图2所示,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A和B,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相连.开始时B放在水平桌面上,A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从静止开始释放让它们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始终碰不到滑轮,A着地后不反弹.不计滑轮与轴间摩擦及绳子和滑轮的质量,用此装置可测出B物体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①在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天平,刻度尺
天平,刻度尺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A距地面的高度h,B在桌面上滑行的总距离s,A、B的质量mA、mB
A距地面的高度h,B在桌面上滑行的总距离s,A、B的质量mA、mB
;(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字母表示)
②动摩擦因数μ的表达式为μ=
mAh
(mA+mB)S-mAh
mAh
(mA+mB)S-mAh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