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为研究电子枪中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简化模型示意图。在Oxy平面的ABCD区域内,存在两个场强大小均为E的匀强电场I和II,两电场的边界均是边长为L的正方形(不计电子所受重力)。
(1)在该区域AB边的中点处由静止释放电子,求电子到y轴(图中FO边界)所需的时间。(电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e)
(2)在该区域AB边的中点处由静止释放电子,求电子离开ABCD区域时的位置坐标。
(3)若将左侧电场II 整体水平向右移动L/4,在电场I 区域内由静止释放电子,使电子从ABCD区域左下角D处离开(D不随电场移动),求在电场I 区域内由静止释放电子的所有位置(即释放点的横、纵坐标应满足的关系式)。
【答案】(1) (2)(-2L,L/4) (3)
【解析】(1)设电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e,在电场I中释放后将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所以。
(2)出区域I时的速度为v0,接着进入电场II做类平抛运动,假设电子从CD边射出,出射点纵坐标为y,对电子的整个运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eEL=,在电场Ⅱ区域内的偏转,L=t,y1=== ,方向向下,
故:y=-y1= ,所以位置坐标(-2L, )。
(3)设释放位置坐标为(x,y),eEx=,在电场I中加速到v2,进入电场II后做类平抛运动,在高度为y′处离开电场II,然后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D点,则有:
L=vt1, =vt2,
y2=,
y3=at1t2=,
y=y2+y3=+=,
所以满足y=方程的点即为释放点的位置。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二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三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35 | 7 | 17 | 8 | 8 |
科学发现始终是在继承与突破传统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由于观测技术的进步,中世纪末期,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对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提出质疑。哥白尼在研究了大量古希腊哲学和天文学著作基础上,经过长期推算,提出“日心说”建立起一个新的宇宙体系——日心体系。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成比例”的学说;并于1610年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1781年,一些科学家根据万有引力理论,通过大量的计算先后发现了海王星与冥王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有何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