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目内容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中,若某材料的逸出功是W,则它的极限频率
v
0
=
W
h
B、元素
234
90
Th
(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
206
82
Pb
(铅),则铅核比钍核少28个中子
C、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核聚变反应方程是
235
92
U+
1
0
n→
136
54
Xe+
90
38
Sr+10
1
0
n
D、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解释了α 粒子散射现象
E、玻尔的原子模型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观念
F、一群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能放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分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hγ-W,则可确定极限频率;
质子数与中子数统称为核子数;
235
92
U+
1
0
n→
136
54
Xe+
90
38
Sr+10
1
0
n
是裂变反应;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解释了α 粒子散射现象;
玻尔的原子模型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观念;
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能放出六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解答:
解:A、光电效应中,若某材料的逸出功是W,根据E
K
=hγ-W,当E
K
=0时,则它的极限频率
γ
0
=
W
h
,故A正确;
B、元素
234
90
Th
(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
206
82
Pb
(铅),则铅核比钍核少28个核子数,故B错误;
C、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核聚变反应方程是:4
1
1
H
→
4
2
H
e+2
0
1
e
,故C错误;
D、卢瑟福根据α 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D正确;
E、玻尔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观念,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故E正确;
F、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能放出六种频率不同的光子,故F错误;
故选:ADE.
点评:
考查极限频率的概念,理解核子数是中子与质子的统称,掌握裂变反应与聚变反应的区别,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与玻尔的原子模型,及掌握跃迁放出或吸收多少个频率的光子的方法.
一题一题找答案解析太慢了
下载作业精灵直接查看整书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练习册系列答案
同步课时练测卷系列答案
孟建平小学滚动测试系列答案
口算题卡西安出版社系列答案
黄冈360度口算应用题卡系列答案
希望考苑能力测评卷系列答案
名师金卷系列答案
课堂作业武汉出版社系列答案
黄冈天天练口算题卡系列答案
全优读本系列答案
同步练习四川教育出版社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水平面上放置一物块,第一次以水平恒力F
1
作用于物块,经时间t
1
后撤去此力,物块通过总位移S后停下来,第二次以水平恒力F
2
作用于物块,经时间t
2
后撤去此力,物块也通过总位移S后停下,已知F
1
>F
2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推力所做的功W
1
=W
2
B.水平推力所做的功W
1
>W
2
C.力F
1
对物体m
1
的冲量较大
D.摩擦力对m
2
的冲量较大
关于核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力的本质是电磁力
B.核力只存在于质子和质子间,中子和中子间,且只在2×10
-15
m内起作用
C.每个核子只跟它邻近的核子间存在核力作用
D.核力存在于原子核内所有核子之间
如图所示,三颗人造卫星A、B、C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m
A
=m
B
<m
C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所需的向心力最小
B.周期关系为:T
A
<T
B
=T
C
C.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a
A
<a
B
=a
C
D.线速度关系为:v
A
>v
B
=v
C
静止在地面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心力都指向地心??
B.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C.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D.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等
如图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1
=0 (图中实线所示),以及在t
2
=0.02s(图中虚线所示) 两个时刻的波形图象,已知t
2
-t
1
<T/2 (T为该波的周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沿着x轴负方向传播
B.波的传播速度是l00 m/s
C.在t
3
=0.04 s时刻,质点a的速度为零
D.在t=1.6 s时刻,x=64 m的质点在波谷位置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