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9?南通模拟)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活动中为计算弹簧弹力所做的功,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拉力在每小段可以认为是恒力,用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所做的功.下面几个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方法的是(  )
分析:该题考察对微元法的思想的理解,计算弹簧拉力所做的功,与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相类比,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将位移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的速度可近似认为相等,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等于各小段位移之和.计算拉力所做的功,也是将弹簧的形变过程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的拉力可近似认为是不变的,拉力在整个过程中的功等于各小段功之和.
解答:解:
A、当△t非常小,
△v
△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加速度是利用了极限的方法进行分析的,与题干中的“微元法的思想”不同,所以选项A错误.
B、在研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为了好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常常是首先保证其中的一个量不发生变化,分析另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题干中的“微元法的思想”不同,所以选项B错误.
C、题干中的弹簧的弹力是随着弹簧的伸长而变化的,该选项中的位移也是随着时间的变化的,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方法与题干中的“微元法的思想”相同,所以C正确.
D、用质点来代替物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和点电荷的提出一样,没有用到“微元法”的思想,所以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评:在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对中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弹簧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未做要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这一探究过程是新教材中少见的理论探究过程,这部分内容被安排在“重力势能”之后,从研究重力做功所用的“微分”思想,和重力势能的得出,让学生先获得由功来讨论能的一般方法,然后通过类比重力势能的研究方法,得到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加上多次适当的转化方法的应用,把弹力做功转化为拉力做功.又类比研究重力做功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所用的“微分”思想,把拉力这一变力做功转化为力-位移图象上的“面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