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某学生用螺旋测微器在测定某一金属丝的直径时,测得的结果如下左图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d=
3.204~3.206
3.204~3.206
mm.另一位学生用游标尺上标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下右图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
50.15
50.15
mm.

(2)①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①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
不变
不变
.(选填“变”或“不变”)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B
B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下图给出了该次实验中,从某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1、2、3、4、5、6、7都为记数点.测得: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87cm.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①在计时器打出点4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
0.26
0.26
m/s.
②小车的加速度为a=
0.50
0.50
m/s2.(两问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1)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
(2)①在实验中注意细线的作用是提供拉力,采用橡皮筋同样可以做到;②本实验中采用了两个力合力与一个力效果相同来验证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即“等效替代法”;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s=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5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解答:解:(1)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3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20.5mm=0.205mm,所以最终读数为:3mm+0.205mm=3.205mm,由于估读3.204mm~3.206mm均可.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5cm=50mm,游标读数为0.05×3mm=0.15mm,所以最终读数为:50mm+0.15mm=50.15mm.
故本题答案为:3.204~3.206,50.15.
(2)①在实验中细线是否伸缩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换成橡皮筋可以同样完成实验,故实验结果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②实验中两次要求效果相同,故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v4=
s3+s4
2T
=
(2.38+2.88)cm
2×0.1s
=0.26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
x6-x3=3a1T2     ①
x5-x2=3a2T2      ②
x4-x1=3a3T2       ③
a=
a1+a2+a3
3
     ④
联立①②③④解得:a=
(x4+x5+x6)-(x3+x2+x1)
9T2

带入数据解得:a=0.50m/s2
故答案为:0.26,0.50.
点评: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明确实验原理,了解具体操作,正确进行误差分析;利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某学生用螺旋测微器在测定某一金属丝的直径时,测得的结果如左图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d=
3.206
3.206
mm.另一位学生用游标尺上标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右图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
5.015
5.015
cm.
(2)1849年,法国科学家斐索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地面上测出了光的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让光束从高速旋转的齿轮的齿缝正中央穿过如图1所示,经镜面反射回来,调节齿轮的转速,使反射光束恰好通过相邻的另一个齿缝的正中央,由此可测出光的传播速度.若齿轮每秒转动n周,齿轮半径为r,齿数为P,齿轮与镜子间距离为d,则齿轮的转动周期为
1
n
1
n
,每转动一齿的时间为
1
nP
1
nP
,斐索测定光速c的表达式为c=
2nPd
2nPd


(3)如图2所示,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A和B,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相连.开始时B放在水平桌面上,A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从静止开始释放让它们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始终碰不到滑轮,A着地后不反弹.不计滑轮与轴间摩擦及绳子和滑轮的质量,用此装置可测出B物体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①在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天平,刻度尺
天平,刻度尺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A距地面的高度h,B在桌面上滑行的总距离s,A、B的质量mA、mB
A距地面的高度h,B在桌面上滑行的总距离s,A、B的质量mA、mB
;(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字母表示)
②动摩擦因数μ的表达式为μ=
mAh
(mA+mB)S-mAh
mAh
(mA+mB)S-mAh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