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Ⅰ、(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
①
(2)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打点A、B、C、D、E、F为计数点,测得点A到B、C、D、E、F的距离分别为h1、h2、h3、h4、h5.若打点的频率为f,则打E点时重物速度的表达式为vE=
;若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数值,并在坐标系中画出速度的二次方(v2)与距离(h)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g=
Ⅱ.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桶,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1,小桶(及砝码)的质量为m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m2应远大于m1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
图象
(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图3a-F图象,可能是图中的图线
(3)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中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①
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
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
;②重物释放时应紧靠打点计时器
重物释放时应紧靠打点计时器
.(2)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打点A、B、C、D、E、F为计数点,测得点A到B、C、D、E、F的距离分别为h1、h2、h3、h4、h5.若打点的频率为f,则打E点时重物速度的表达式为vE=
(h5-h3)f |
2 |
(h5-h3)f |
2 |
9.4
9.4
m/s2.Ⅱ.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桶,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1,小桶(及砝码)的质量为m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D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m2应远大于m1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
1 |
m1 |
(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图3a-F图象,可能是图中的图线
丙
丙
.(选填“甲”、“乙”、“丙”)(3)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中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0.48或0.49
0.48或0.49
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分析:(1)本题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具体应用,熟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细节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通过求DF段的平均速度表示E点的瞬时速度.根据mgh=
mv2-
m
得v2=2gh+
,结合图象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即求出重力加速度.
(1)实验时需要提前做的工作有两个:①平衡摩擦力,且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用重新平衡摩擦力,因为f=mgsinθ=μmgcosθ,m约掉了.②让小车的质量M远远大于小桶(及砝码)的质量m,因为:际上绳子的拉力F=Ma=
mg,故应该是m<<M,而当m不再远小于M时a=
=
随m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且无限趋近于g.
(2)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的话,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
(3)小车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由△x=at2求解加速度.
(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通过求DF段的平均速度表示E点的瞬时速度.根据mgh=
1 |
2 |
1 |
2 |
v | 2 0 |
得v2=2gh+
v | 2 0 |
(1)实验时需要提前做的工作有两个:①平衡摩擦力,且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用重新平衡摩擦力,因为f=mgsinθ=μmgcosθ,m约掉了.②让小车的质量M远远大于小桶(及砝码)的质量m,因为:际上绳子的拉力F=Ma=
M |
M+m |
mg |
m+M |
g | ||
1+
|
(2)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的话,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
(3)小车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由△x=at2求解加速度.
解答:解:I(1)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而该题中接了直流电;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这样纸带上上所打点很少,不利于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打点计时器接了直流电;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从D点到F点的时间为:tDF=2T=
,所以有:
vE=
=
f
根据mgh=
mv2-
m
得v2=2gh+
,由此可知图线的斜率表示2g,所以2g=18.8,则g=9.4m/s2.
故答案为:
f,9.4.
II(1)A:平衡摩擦力,假设木板倾角为θ,则有:f=mgsinθ=μmgcosθ,m约掉了,故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B错误.
C:让小车的质量M远远大于小桶(及砝码)的质量m,因为:绳子的拉力F=Ma=
mg,故应该是m<<M,而当m不再远远小于M时a=
=
随m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且无限趋近于g,故C错误.
D:F=ma,所以:a=
,当F一定时,a与
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2)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故图线为丙.
(3)设第1段位移为:x1,第2段位移为:x2,
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两测量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说明时间间隔T=0.1s
由△x=aT2得:
即:0.49×10-2=a×0.12
解得:a=0.49m/s2
故答案为:Ⅰ、(1)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 重物释放时应紧靠打点计时器;
(2)
; 9.4;
Ⅱ、(1)D; (2)丙; (3)0.48或0.49.
故答案为:打点计时器接了直流电;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从D点到F点的时间为:tDF=2T=
2 |
f |
vE=
xDF |
tDF |
(h5-h3) |
2 |
根据mgh=
1 |
2 |
1 |
2 |
v | 2 0 |
得v2=2gh+
v | 2 0 |
故答案为:
(h5-h3) |
2 |
II(1)A:平衡摩擦力,假设木板倾角为θ,则有:f=mgsinθ=μmgcosθ,m约掉了,故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B错误.
C:让小车的质量M远远大于小桶(及砝码)的质量m,因为:绳子的拉力F=Ma=
M |
m+M |
mg |
m+M |
g | ||
1+
|
D:F=ma,所以:a=
F |
m |
1 |
m |
故选:D
(2)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故图线为丙.
(3)设第1段位移为:x1,第2段位移为:x2,
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两测量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说明时间间隔T=0.1s
由△x=aT2得:
即:0.49×10-2=a×0.12
解得:a=0.49m/s2
故答案为:Ⅰ、(1)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 重物释放时应紧靠打点计时器;
(2)
(h5-h3)f |
2 |
Ⅱ、(1)D; (2)丙; (3)0.48或0.49.
点评:了解实验的装置和工作原理,对于纸带的问题,我们要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一些规律,会通过图象求解重力加速度.
会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分析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和让小车的质量M远远大于小桶(及砝码)的质量m,且会根据原理分析实验误差.纸带的处理在高中实验中用到多次,需要牢固的掌握.
会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分析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和让小车的质量M远远大于小桶(及砝码)的质量m,且会根据原理分析实验误差.纸带的处理在高中实验中用到多次,需要牢固的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