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
B.为简便起见,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规格要相同,拉伸的长度要一样
C.可以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D.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W—v图象,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  )

(3)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1)D  (2)B(3)可能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试题分析:(1)以通过改变橡皮筋的个数,来改变拉力做功,D错误;
(2),故图像是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选B
(3)木板倾斜太少使物体初加速度过慢使得纸带上打出的点一开始很密,然后速度上来后使得纸带上打出的点稀疏而又因为木板倾斜太少使速度有快速地下降又使在最后纸带上的点变密,在刚好平衡力的时候应该是各个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点评:本实验当中关键的是如何实现让功成倍的增加,如何测到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橡皮筋拉动小车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选项中涉及到实验的几个细节,是一道易错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彭仁合作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家中水龙头的滴水情况。当水龙头拧得较小时,可以控制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地面上,小组发现:第一滴水碰地的同时,第二滴水刚好从水龙头处下落。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同学们找来了秒表和卷尺。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当他们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1)水滴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的表达式为                   
(2)测得h=1m,当数到n=20时秒表的示数 t=8.7s,则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m/s;
(3)为了进一步探究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大家又做了以下实验:找来一块挡板,让水滴落在挡板上。改变挡板和水龙头口之间的距离h,并仔细调节水龙头滴水的快慢,使得总是在前一滴水滴到挡板上的同时,后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计时方法仍和上面一样。从实验中又获得了如下表所示的6组数据(连同上面的一组共有7组数据)。请选取合适的坐标轴,标上数据和单位,作出相应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写出平均速度和下落高度的函数关系为                            

次数
1
2
3
4
5
6
高度
h(m)
0.2
0.3
0.4
0.5
0.6
0.8
平均速度
v(m/s)
0.97
1.19
1.38
1.5 4
1.6 8
1.9 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