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运动的路程可能为0 | |
B. | 物体位移的大小不可能大于路程 | |
C. | 物体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 |
D. | 两运动 物体相比较,位移大则路程一定大 |
分析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的大小不大于路程.路程是标量,是运动路径的长度.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解答 解:A、路程是运动路径的长度,运动的路程不可能为0.故A错误.
B、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标量,是运动路径的长度;位移的大小不大于路程.故B正确.
C、当物体做直线单向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故C错误.
D、两运动的 物体相比较,位移大则路程不一定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位移与路程是描述运动常用的物理量,它们之间大小关系是位移大小≤路程.基础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图甲为阿特伍德机的示意图(不含光电门),它是早期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器械,由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阿特伍德于1784年制成,他将质量均为M的重物用细绳连接后,放在光滑的轻质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再在一个重物上附加一质量为m的小重物,这时由于小重物的重力而使系统做初速度为零的缓慢加速运动,测出其微小的加速度a,就可计算出重力加速度.(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依据实验原理,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frac{2M+m}{m}a$.
(用物理量m、M、a表示)
(2)为测量物体下落的加速度,某同学在阿特伍德机的竖直杆上的Q点加装了光电门,用其测量左侧物体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让物体从与杆上的另一点P同一高度处由静止下落,用h表示P、Q两点的高度差,用L表示左侧物体遮光部分的长度.
①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L时如图乙所示,则L=0.640cm;
②某次实验中用光电门测出△t=1.85×10-2 s,则物体通过光电门时的速率v=0.35m/s;
③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Q,每次均令物体从P点由静止开始运动,测量相应的h和△t的值,并计算出物体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下表是记录的几组实验数据,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中作出v2-h的图象;
④由图象可求得物体下落的加速度a=0.80m/s2.
(1)依据实验原理,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frac{2M+m}{m}a$.
(用物理量m、M、a表示)
(2)为测量物体下落的加速度,某同学在阿特伍德机的竖直杆上的Q点加装了光电门,用其测量左侧物体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让物体从与杆上的另一点P同一高度处由静止下落,用h表示P、Q两点的高度差,用L表示左侧物体遮光部分的长度.
①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L时如图乙所示,则L=0.640cm;
②某次实验中用光电门测出△t=1.85×10-2 s,则物体通过光电门时的速率v=0.35m/s;
③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Q,每次均令物体从P点由静止开始运动,测量相应的h和△t的值,并计算出物体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下表是记录的几组实验数据,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中作出v2-h的图象;
v2/(m2•a-2) | 0.160 | 0.241 | 0.320 | 0.401 | 0.479 |
h/m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r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 | 第1s内的位移是5m | B. | 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7m/s | ||
C. | 任意1s内速度变化方向都相同 | D. | 第3s末的速度是10m/s |
13.一辆汽车以72km/h匀速行驶,某时刻司机发现前方50m处一行人横穿马路,司机立即刹车,汽车以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汽车会撞到行人 | |
B. | 汽车停下需要14.4s时间 | |
C. | 汽车6s的位移为30m | |
D. | 汽车向前行驶40m停下,不会撞到行人 |
18.下列计时数据中表示时间间隔的是( )
A. | 《爸爸去哪儿》每周六晚8点播出 | |
B. | “嫦娥”三号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点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 |
C. | 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唐奕以54秒66的成绩夺得冠军 | |
D. | 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