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3•丽水一模)已知四边形ABEF是矩形,△ABC是等腰三角形,平面ABEF⊥平面ABC,∠BAC=120°,AB=
AF=4,CN=3NA,M,P,Q分别是AF,EF,BC的中点.
(Ⅰ)求证:直线PQ∥平面BMN;
(Ⅱ)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R,使得平面PQR⊥平面BMN?若存在,求出AR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 2 |
(Ⅰ)求证:直线PQ∥平面BMN;
(Ⅱ)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R,使得平面PQR⊥平面BMN?若存在,求出AR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Ⅰ)由题意得到AF⊥AB,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坐标系,由题目条件求得各点的坐标,求出平面BMN的一个法向量,然后求向量
与平面BMN的法向量的数量积,数量积等于0,且PQ不在平面BMN内,则有直线PQ∥平面BMN;
(Ⅱ)假设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R,使得平面PQR⊥平面BMN设出点R的坐标,求出平面PQR的一个法向量,由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数量积等于0求得R的坐标,符合实际意义,即R点在线段AB上,由此得出结论.
PQ |
(Ⅱ)假设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R,使得平面PQR⊥平面BMN设出点R的坐标,求出平面PQR的一个法向量,由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数量积等于0求得R的坐标,符合实际意义,即R点在线段AB上,由此得出结论.
解答:证明:(Ⅰ) 因为四边形ABEF是矩形,平面ABEF⊥平面ABC,
所以AF⊥AB.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AB=AC=4,AF=2AB=8,CN=3AN,∠BAC=120°,
且M,P,Q分别是AF,EF,BC的中点得:
A(0,0,0),B(4,0,0),C(-2,2
,0),F(0,0,8),E(4,0,8),
P(2,0,8),Q(1,
,0),M(0,0,4),N(-
,
,0)
设平面BMN的法向量
=(x,y,z)
则
⇒
,
令x=1,则
,所以
=(1,3
,1)
又
=(-1,
,-8),
而
•
=-1+9-8=0
所以
⊥
,又PQ?平面BMN
所以PQ∥平面BMN.
(Ⅱ) 存在点R,使平面PQR⊥平面BMN.
证明:假设在线段AB上存在点R,使平面PQR⊥平面BMN
设R(λ,0,0)(0≤λ≤4),平面PQR的法向量为
=(x1,y1,z1)
则
⇒
,令 x1=
则
,所以
=(
,λ-1,
).
若平面PQR⊥平面BMN,则
•
=0
即
+3
(λ-1)+
=0
得:λ=
所以,存在点R,使平面PQR⊥平面BMN,且AR=
.
所以AF⊥AB.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AB=AC=4,AF=2AB=8,CN=3AN,∠BAC=120°,
且M,P,Q分别是AF,EF,BC的中点得:
A(0,0,0),B(4,0,0),C(-2,2
3 |
P(2,0,8),Q(1,
3 |
1 |
2 |
| ||
2 |
设平面BMN的法向量
n |
则
|
|
令x=1,则
|
n |
3 |
又
PQ |
3 |
而
n |
PQ |
所以
n |
PQ |
所以PQ∥平面BMN.
(Ⅱ) 存在点R,使平面PQR⊥平面BMN.
证明:假设在线段AB上存在点R,使平面PQR⊥平面BMN
设R(λ,0,0)(0≤λ≤4),平面PQR的法向量为
m |
则
|
|
3 |
则
|
m |
3 |
| ||
8 |
若平面PQR⊥平面BMN,则
m |
n |
即
3 |
3 |
| ||
8 |
得:λ=
18 |
25 |
所以,存在点R,使平面PQR⊥平面BMN,且AR=
18 |
25 |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考查了向量法正题,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坐标系,并能准确的求出所用点的坐标,此题是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