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如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 32P 标记,A、C 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 P 应含 32P 标记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 35S 标记噬菌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图中若只有 C 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 DNA 侵入了大肠杆菌
D.实验中 B 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由于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要研究该标记物的出现的部位,因此培养大肠杆菌的营养成分中不应含有32P标记的无机盐,A错误;
B、单独以上一组实验能够证明DNA进入细菌,但是不能证明蛋白质是否进入细菌,因此应设置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作为相互对照,B正确;
C、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而只有亲代噬菌体用32P标记,所以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C正确;
D、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中也会出现放射性,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中的放射性标记、放射性出现的部位、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等知识,在解答过程中,需要用对照实验的原则进行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