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艾滋病病毒(HIV)能识别人体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进而感染T细胞。研究表明,若用HIV抗体与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会阻止HIV的吸附从而帮助T细胞抵御HIV入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艾滋病患者拥抱、共用剃须刀等都可以传播HIV
B.由题意可知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不具有特异性
C.临床上使用HIV抗体可以治疗所有的艾滋病患者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均有关
【答案】D
【解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A、拥抱不会传播HIV,A错误;
B、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具有特异性,B错误;
C、临床上使用HIV抗体不能治疗所有的艾滋病患者,其只会阻止HIV的吸附从而帮助T细胞抵御HIV人侵,C错误;
D、HIV主要攻击T细胞,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大部分丧失,因而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均有关,D正确。
故选D。
【题目】科研人员将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随机分为3组,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强度且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处理10天后,测量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的平均值,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光照强度 (Lux) | 呼吸速率 (CO2molm-2s-1) | 净光合速率 (CO2molm-2s-1) | 叶绿素a含量 (mgg-1) |
第1组 | 200 | 14 | 10 | 1.6 |
第2组 | 400 | 14 | 29 | 1.3 |
第3组 | 600 | 14 | 35 | 1 |
(1)由实验结果可知,光照强度对某植物的___________没有影响。
(2)实验表明,随光照强度的升高,叶绿素a的含量______。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____光。
(3)如果将第1组植株置于第2组条件下,短时间内植物内C5的含量会__________。
(4)第3组对应条件下,该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____CO2·μmol·m-2·s-1。
【题目】请分析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并回答问题:
试管号 | 试管中的物质 | 条件 | 加碘液以后颜色变化 |
1 | 2mL淀粉溶液+2mL清水 | 37℃,5min | 变蓝 |
2 |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 | 37℃,5min | 不变蓝 |
3 |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 | 95℃,5min | 变蓝 |
4 |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 | 0℃,5min | ____?____ |
⑴ 上述表格中“ ?”的内容是____________。
⑵ 比较1和2号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说明唾液淀粉酶具有___________作用。
⑶ 比较2、3、4号三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说明_________影响酶的活性。
⑷ 通过其他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只能使淀粉水解,而不能使其他物质水解,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
⑸ 若要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需要改变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
【题目】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
乔木 | 老年树 | 成年树 | 幼年树 | |||
树种 | 密度/株hm-2 | % | 密度/株hm-2 | % | 密度/株hm-2 | % |
A | 1267 | 100.00 | 0 | 0 | 0 | 0 |
B | 50 | 31.06 | 55 | 34.16 | 56 | 34.78 |
C | 50 | 4.95 | 80 | 7.92 | 880 | 87.13 |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从年龄组成上看,A种群属于______,B种群属于______,C种群属于______。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_________,取样时要做到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_________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