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如图为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据图回答:(1)能够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至细胞质的物质是②(填数字).进行a过程所需的酶为RNA聚合酶.
(2)图中含有五碳糖的物质有①②③⑤ (填标号);图中⑤所运载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
(3)研究者用某一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离体培养的细胞,得到结果如表:据此分析,在分子水平上,此药物作用于细胞的机制是通过促进转录过程,促进基因的表达.
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 | 处理前 | 处理后 |
DNA:RNA:蛋白质 | 1:3.1:11 | 1:5.4:21.7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DNA、②是mRNA、③是核糖体、④是多肽链、⑤是tRNA.a表示转录过程、b表示翻译过程.
分析题图: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基因A存在,而基因B不存在时,表现为粉色;基因A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
解答 解:(1)图中②mRNA能够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至细胞质.进行a转录过程所需的酶为RNA聚合酶.
(2)五碳糖包括脱氧核糖和核糖,其中脱氧核糖是组成DNA的成分,核糖是组成RNA的成分,所以图中含有五碳糖的物质有①②③⑤;图中⑤的反密码子是AAG,其识别的密码子是UUC,所对应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
(3)处理后与处理前相比,细胞中的RN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增多,说明此药物能通过促进转录过程来促进基因的表达.
(4)图中所示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l(AaBb),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后代为:A_B_(红色):A_bb(粉色):aaB_(白色):aabb(白色)=9:3:3:1,可见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粉:红=4:9:3.
故答案为:
(1)②RNA聚合酶
(2)①②③⑤苯丙氨酸
(3)促进转录过程
(4)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白:粉:红=4:9:3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综合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要求学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和过程的名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 |
B. | 复制后,每个DNA分子中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 |
C. | 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 |
D. | 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
18.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 |
B. |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 |
C. |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三部分结构 | |
D. |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
5.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其原因是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蛋白酶活性( U/mg) | 脂肪酶活性( U/mg) | 淀粉酶活性( U/mg) | |
对照组 | 1.09 | 0.08 | 0.12 |
实验组 | 1.71 | 0.10 | 0.13 |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其原因是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2.下表是实际测得的某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三项生理指标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甲项 | 进食后(h) | 0.5 | 1.0 | 1.5 | 2.0 | 2.5 |
血糖浓度(mmol/L) | 5.91 | 6.15 | 5.82 | 4.96 | 5.45 | |
乙项 | 测量时间 | 6时 | 9时 | 12时 | 15时 | 18时 |
体温(℃) | 36.7 | 36.8 | 37.0 | 37.2 | 36.9 | |
丙项 | 测试物 | 胃液 | 唾液 | 血液 | 肠液 | 胰液 |
PH | 1.8 | 6.8 | 7.4 | 7.7 | 8.0 |
A. | 二项生理指标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都有直接参与 | |
B. | 进食后2.0-2.5小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 |
C. | 该运动员若突然来到一个寒冷条件中训练,机体会通过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多,来调节体温的恒定 | |
D. | 丙的各项指标测的是人体不同体液的pH |
3.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大草履虫在第1~4天内呈现出“S”型增长 | |
B. | 大草履虫在数量达到200时,增长速率最快 | |
C. | 6天后继续培养,大草履虫数量稳定在400 | |
D. | 该瓶内大草履虫种群的K值为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