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为了给工厂化繁殖脱毒甘薯苗提供技术支持,科研人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甘薯茎尖大小对诱导分化苗和脱毒苗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为防止细菌污染,应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B. 脱分化时,应给予适宜光照诱导基因表达
C. 根据培养阶段的不同要调整培养基中激素比例
D. 0.3—0.5mm大小的茎尖有利于培养脱毒甘薯苗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搅拌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
B. 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C. 若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对上清液放射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D. 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下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黄牛。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1为获得克隆牛的过程,从活体牛的卵巢中吸取的卵母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到_________期,并通过__________去除卵母细胞中的细胞核。最终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来自____________。
(2)应用2为获得试管牛的过程,在_________前,需要对采集的优良公牛的精子用_______法进行获能处理。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胚胎能够在受体内存活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
(3)应用3中的细胞C取自牛胎儿的 _________。应用4在获得二分胚①和②的同时,需要取样囊胚的_____________细胞做DNA分析性别鉴定。
有一种无毒蛇,皮肤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合成黑色素,基因B控制合成橘红色素。野生型蛇的皮肤上有黑色和橘红色相间条纹,白色蛇皮肤细胞中不能合成相关色素。下面是该种蛇皮肤花纹遗传系谱图,分析回答:
(1)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野生型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种。
(2)图中Ⅰ2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Ⅲ1与Ⅲ4杂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野生型蛇的概率为________。若从Ⅲ1与Ⅲ4杂交后代中选择野生型蛇随机交配,所得橘红色蛇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
(3)下图为Ⅱ2个体体内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与皮肤斑纹相关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已知该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发育为Ⅲ3个体,分析与该生殖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
①若该细胞是由于基因重组引起的:______________;
②若该细胞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菠菜叶肉细胞光合与呼吸过程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转移途径,其中①〜⑥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②、③不在生物膜上进行
B. 参与过程②、③、⑤的酶种类相同
C. 过程②、③、④、⑤都有ATP产生
D. 过程③产生的[H]不全都来自于丙酮酸
下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
B. 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
C. 图三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
D. 三种方式中,图二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
下列有关胰岛素和胰蛋白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都是由胰腺中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B. 向两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紫色
C. 胰岛素调节某些代谢过程,胰蛋白酶参与细胞内代谢
D. 人体内环境中失活的胰岛素会被胰蛋白酶催化水解
优质酵母菌常用于工业生产果酒。其菌种筛选过程如图所示:
(1)过程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使用Ⅰ号培养基培养菌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Ⅰ、Ⅱ号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对配制的培养液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法灭菌。
(4)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时,温度一般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中含有醋酸杆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杆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
(5)若要测定c试管培养液中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
广泛用于牛奶、奶酪、啤酒等产品的消毒方法是
A. 高压蒸汽灭菌 B. 巴氏消毒法 C. 酒精消毒 D. 火焰灼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