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如图所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等位基因的图解,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该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基因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精原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等位基因,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以判断图中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

解答 解:A、图中①和②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知:该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A正确;
B、由于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不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基因B与b的分离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所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
D、由于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不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某精原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等位基因图示,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能根据图中染色体的颜色判断出其发生过交叉互换;还要求考生认真审图,明确该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再结合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根据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一)请根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他们各自的作用.采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
(2)在进行此实验之前,要使噬菌体标记上32P,应先将(宿主)细菌培养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使它被32P所标记,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32P标记的细菌.
(3)噬菌体和细菌之间的种间关系为寄生关系;噬菌体DNA复制时,由细菌提供的条件是原料、能量和酶
(4)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细菌体内的核糖体上进行的.
(5)此实验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二)为了探究DNA的复制、转录等过程,科学家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将大肠杆菌中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试管中.培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
实验二:在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单链DNA和ATP,其它条件均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
实验三:取四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再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脱氧核苷酸中每一种的含量.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不能(能或不能)测定出DNA,原因是缺少DNA模板和ATP.
(2)实验二中能(能或不能)测定出DNA含量增多,加入ATP的作用是为DNA复制提供能量.
(3)实验三要探究的是各种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组成是否相同,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组成不同.
(4)如果要模拟DNA的转录过程,试管中应加入DNA、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ATP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