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营养缺陷型菌株就是在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后,微生物细胞代谢调节机制中的某些酶被破坏,使代谢过程中的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的菌株。这种菌株能积累正常菌株不能积累的某些代谢中间产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料产物。以下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与基本培养基(只含碳源、无机盐、水)相比,待测培养皿中的特有的成分有___________。
(2)进行②过程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原因是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培养基上获得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釆用影印法培养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接种针挑取___________(选填“菌落A”或“菌落B”)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8℃振荡培养12天后,离心,取沉淀物用___________洗涤3次,并制成菌悬液。
②吸取lmL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15mL融化并冷却至____________℃的基本培养基,待其冷凝后用记号笔在皿底划分五个区域,标记为A、B、C、D、E。
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上放入少量分组的氨基酸粉末(如下表所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
组别 | 所含氨基酸 | ||||
A | 组氨酸 | 苏氨酸 | 谷氨酸 | 天冬氨酸 | 亮氨酸 |
B | 精氨酸 | 苏氨酸 | 赖氨酸 | 甲硫氨酸 | 苯丙氨酸 |
C | 酪氨酸 | 谷氨酸 | 赖氨酸 | 色氨酸 | 丙氨酸 |
D | 甘氨酸 | 天冬氨酸 | 甲硫氨酸 | 色氨酸 | 丝氨酸 |
E | 半胱氨酸 | 亮氨酸 | 苯丙氨酸 | 丙氨酸 | 丝氨酸 |
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A、D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营养缺陷型菌株属于____________。
【答案】 稀释涂布平板法 氨基酸 防止将特定营养成分带入培养基 完全 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 菌落A 无菌水 4550 天冬氨酸缺陷型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熟记并理解相应的基础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根据过程①培养的效果图可以判断,该过程所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图示为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据此可知:与基本培养基(只含碳源、无机盐、水)相比,待测培养皿中的特有的成分有氨基酸。
(2)为了防止将特定营养成分带入培养基,进行②过程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氨基酸缺陷型菌株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或补充了相应的氨基酸的基本培养基中生长,因此应从题图中完全培养基上获得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釆用影印法培养的优点是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
(3)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 ①用接种针挑取菌落A接种并培养;离心后菌株存在于沉淀物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需取沉淀物用无菌水洗涤3次,并制成菌悬液。②加入菌悬液的无菌培养皿中应倾注15mL融化并冷却至4550℃的基本培养基。③表中信息显示:A、D区域含有、其它区域不含有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而实验结果只有A、D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营养缺陷型菌株属于天冬氨酸缺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