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是人体进食后,机体调节脂肪细胞吸收和储存脂肪的部分示意图,图2表示正常人与Ⅱ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后,其血浆中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

1)由图1可知,正常人体内可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由图1可知,促胰岛素释放肽可以导致机体肥胖的原因之一是作用于脂肪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Ⅱ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其血浆中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却不能有效降低血糖含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神经递质 血糖(葡萄糖) 促胰岛素释放肽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促进脂肪的吸收和储存 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或答: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不足

【解析】

从图1中看出,进食后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一方面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通过下丘脑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同时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促胰岛素释放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脂肪的吸收和储存。从图2看出Ⅱ型糖尿病人不缺乏胰岛素。

1)根据分析,胰岛B细胞可以接受血糖浓度的刺激,也可以接受神经调节,同时可接受小肠K细胞分泌的促胰岛素释放肽的作用,所以可以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浓度、促胰岛素释放肽;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2)从图中看出促胰岛素释放肽促进脂肪的吸收和储存,导致机体肥胖。

3)Ⅱ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其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但不能降低血糖,可能是因为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或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不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可是并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需要转变成氨,才能被吸收,这个转变依赖于土壤中能产生__________的微生物的作用。

2)实验步骤及结果

Ⅰ:配制培养基(成分:葡萄糖、Na2HPO4KH2PO4MgSO4·7H2O、尿素、YH2O、琼脂),并制作无菌平板;

Ⅱ:设置__________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Ⅲ:将各组平板置于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①为了更好的鉴别出此类微生物,在培养基配方中加入了YY__________

②为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统计,需要用__________法进行接种。具体情况如下图:

③恒温培养48小时后,在稀释倍数为105下,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在30300之间,小组成员进行统计,应注意统计周围为_________菌落进行记数。统计三个平板的菌落数目,分别为687387,则锥形瓶中每毫升稀释液中,尿素分解菌的活菌数为_________

Ⅳ:实验结果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统计菌落数目时,除了上述统计的菌落外,还发现有些菌落周围的培养基没有变化,试分析这些菌落产生的可能原因(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

3)欲将上述实验得到的尿素分解菌进行长期保存,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