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有关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或观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花生种子研磨成的匀浆进行脂肪鉴定要用显微镜观察
B.可以用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进行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C.检测蛋白质时多加入一些CuSO4溶液可以使结果更加明显
D.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胞能追踪RNA的合成和移动路径
【答案】B
【解析】
三大有机物质的鉴定原理
试剂 | 成分 | 实验现象 | 常用材料 |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A:0.1g/mLNaOH | 紫色 | 大豆、蛋清 |
B:0.01g/mLCuSO4 | ||||
脂肪 | 苏丹Ⅲ | 橘黄色 | 花生 | |
苏丹Ⅳ | 红色 | |||
还原糖 | 菲林试剂、班氏(加热) | 甲:0.1g/mLNaOH | 砖红色沉淀 | 苹果、梨、白萝卜 |
乙:0.05g/mLCuSO4 | ||||
淀粉 | 碘液 | I2 | 蓝色 | 马铃薯 |
A、脂肪鉴定是否要使用显微镜要看实验方法,用切片法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滴,要用显微镜,用匀浆法则不需要用显微镜,A错误;
B、小麦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有较多的还原糖形成,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鉴定实验,B正确;
C、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如果CuSO4溶液加入过量则会出现蓝色干扰,C错误;
D、RNA中不含S,所以用35S不能追踪RNA的合成和移动路径,D错误。
故选B。
【题目】现有A、 B、C、 D4个浅红色纯合果蝇品种,已经确定4种浅红色性状由不同 位点的单基因突变造成,相应的基因分别用E (e)、 G (g)、 H (h)、 F (f)表示。将 它们分别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红眼,“m”表示浅 红眼)
组别 | 亲本果蝇 | F1果蝇的表现型 | F2果蝇的表现型及数量 | |||||
雌性 | 雄性 | 雌性 | 雄性 | 雌性 | 雄性 | |||
+ | m | + | m | |||||
Ⅰ | A | 野生型 | + | + | 762 | 242 | 757 | 239 |
Ⅱ | B | 野生型 | + | + | 312 | 101 | 301 | 105 |
Ⅲ | C | 野生型 | + | m | 114 | 104 | 111 | 102 |
Ⅵ | D | 野生型 | + | m | 160 | 151 | 155 | 149 |
(1)据表分析,4种浅红色的果蝇都是______________(显/隐)性状。
(2)可确定浅红色果蝇品种______________的突变基因一定在相同染色体上的,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表明它们的基因位点都在______________
(3)让A品种雌果蝇与D品种雄果蝇杂交,发现F1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雌雄果 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浅红眼个体数量的比值约为9:7。由此判断, 在F2雌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占比为______________。以A品种的雄性个体和F1中的雌性个体 进行杂交,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的精子与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 卵,发育成浅红眼雌果蝇。
【题目】在探索遗传奥秘的历程中,下列科学家做出了卓越贡献。与科学家实验采用的方法及技术不相匹配的是( )
选项 | 科学家 | 实验名称 | 实验方法及技术 |
A | 孟德尔 | 豌豆杂交实验 | 假说-演绎法 |
B | 格里菲斯 |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 体内注射法 |
C | 赫尔希和蔡斯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同位素标记法 |
D | 沃森和克里克 |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 构建物理模型 |
A.AB.BC.CD.D
【题目】下表表示高等动植物亲代个体产生新个体的3种不同途径,请据表分析并回答问题:
生物 | 途径 | 主要流程 |
动植物 | 甲 | 亲代个体→受精卵→胚→新个体 |
植物 | 乙 | 亲代个体→体细胞→胚状体→新个体 |
动物 | 丙 | 亲代个体→核移植细胞→早期胚胎→新个体 |
(1)甲、乙、丙途径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________,三种途径中由胚(胚状体或早期胚胎)发育成新个体都需要经过细胞的________。
(2)相比于甲,乙丙途径在应用上的优点是____________。乙途径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动物一般采用丙而不采用乙途径繁殖新个体的原因是________。
(3)丙途径中,从早期胚胎→新个体的流程中还需要进行的生物工程技术是________。该途径获得的新个体与供核的亲代个体性状不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
(4)若从乙、丙途径获得的新个体中各取一小块组织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 前者需先用盐酸解离,后者需先用胰蛋白酶处理
b. 前者培养基中一般加入蔗糖,后者一般加入葡萄糖
c. 前者培养过程需要持续光照,后者可在暗处培养
d. 两者培养过程中均需要保证无菌条件防止杂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