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蜈蚣萍发达的根部结合有庞大的微生物群,可分解池塘水中的有机污染,蜈蚣萍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单细胞藻类植物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蜈蚣萍能净化有机污水,所以它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

B.蜈蚣萍主要通过竞争水和无机盐来抑制单细胞藻类生长

C.蜈蚣萍在池塘生态系统中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D.若要监测水体的质量,可采用样方法对藻类进行计数调查

【答案】C

【解析】

1、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2、紧扣题干信息蜈蚣萍发达的根部结合有庞大的微生物群,可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蜈蚣萍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单细胞藻类植物的叶绿素的分解答题。

A、蜈蚣萍发达的根部结合有庞大的微生物群,可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蜈蚣萍自身不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因此蜈蚣萍不是分解者,A错误;

B、蜈蚣萍主要通过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单细胞藻类植物的叶绿素的分解来抑制单细胞藻类生长,B错误;

C、蜈蚣萍在池塘生态系统中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正确;

D、对单细胞藻类进行计数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法,D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为研究两种植食性鱼类的种群数量变化,某研究所2001年起在两个鱼塘分别养殖两种植食性鱼类甲和乙(以水草和浮游植物为食),并按照每1000m3投放16条放入了鱼苗。两个鱼塘相邻,大小相同,其中原有少量野生的植食性(仅食水草)和肉食性鱼类。数据统计如下: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种群密度

16

95

159

192

203

198

16

63

112

153

156

151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投放鱼苗后,两个鱼塘中原有的野生鱼类的数量变化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获得持续的最大捕捞量,上述结果为养殖业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如每年的最适捕捞量。甲种鱼的年捕捞量大约为________/1000mm3

4)研究人员又研究了混合放养的情况,他们按两种鱼各50/1000mm3的标准进行投放,连续统计了种群密度如下: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种群密度

50

96

129

136

127

130

50

81

100

98

102

99

①混合放养后,两个种群的K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主要是与两个种群的_______________(填种间关系)有关。

②此状态下,乙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呈____________曲线。

5)在自然界中,要想知道生物的种群数量的变化,除了要研究种群密度外,还要研究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