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为研究两种植食性鱼类的种群数量变化,某研究所2001年起在两个鱼塘分别养殖两种植食性鱼类甲和乙(以水草和浮游植物为食),并按照每1000m3投放16条放入了鱼苗。两个鱼塘相邻,大小相同,其中原有少量野生的植食性(仅食水草)和肉食性鱼类。数据统计如下: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种群密度

16

95

159

192

203

198

16

63

112

153

156

151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投放鱼苗后,两个鱼塘中原有的野生鱼类的数量变化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获得持续的最大捕捞量,上述结果为养殖业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如每年的最适捕捞量。甲种鱼的年捕捞量大约为________/1000mm3

4)研究人员又研究了混合放养的情况,他们按两种鱼各50/1000mm3的标准进行投放,连续统计了种群密度如下: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种群密度

50

96

129

136

127

130

50

81

100

98

102

99

①混合放养后,两个种群的K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主要是与两个种群的_______________(填种间关系)有关。

②此状态下,乙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呈____________曲线。

5)在自然界中,要想知道生物的种群数量的变化,除了要研究种群密度外,还要研究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种群在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的个体数 植食性鱼类减少 肉食性鱼类增加 100 减小 竞争 S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列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甲乙两个种群的食性相近,存在竞争关系,故混合养殖后两者的K值数量下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据此分析作答。

1)种群在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的个体数称为种群密度。

(2)投放的育苗甲和乙为两种植食性鱼类,与原有的野生型植食性鱼类形成竞争(竞争水草和浮游植物),故原有的植食性鱼类减少;而原有肉食性动物的食物来源增多,其数量增多。

(3)据表格数据可知,该环境中甲鱼的K值约为200,为获得持续的最大捕捞量,应使捕获后的剩余量在K/2,故甲种鱼的年捕捞量大约为100/1000mm3

(4)①观察数据可知,混合混合放养后,甲种群的K值从200降为130左右,乙种群K值从150降至100左右,即两个种群的K值均减小;原因主要是两者食性相近,彼此有竞争关系导致的。

②此状态下,因资源和环境条件有限,故乙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呈S曲线。

(5)种群数量的变化除种群密度外,还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列,这些均会引起种群的数量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