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如图是人体中血脂代谢与调节图,其中甲~戊代表器官或组织细胞,A~F代表物质,1~14代表相关生理过程.丁代表各种组织细胞.请分析回答.
(1)请写出以下字母或文字代表的物质或器官组织:乙肝脏     E乳糜微粒
(2)E物质如何进入戊器官?通过毛细淋巴管的盲端(空隙大)进入淋巴.
(3)在5~17过程中受胰岛素促进的有:6、8、9、12、14、15、17(写全得分).
(4)图中F(填写编号)物质不足会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5)高血脂症往往能引发高血压,请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CD(多选).
A、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主动脉管壁弹性下降,导致收缩压上升,脉压上升
B、小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管径狭窄,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脉压上升
C、强体力劳动时,心输出量增大,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也升高,脉压下降
D、外周阻力增大,心舒期血液流向外周的速率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动脉中的血液增多,舒张压升高且更多,脉压也升高.
(6)防治高血脂症除了运动还须药物辅助治疗,为了研究药物对高血脂症的疗效,需要创建高血脂症动物模型.分别让高血脂大鼠服用新药T或另外一种高血脂症药物B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数据见下图.图中N表示正常大鼠、M表示无药物处理的高血脂症大鼠、T表示新药T处理的高血脂症大鼠、B表示药物B处理的高血脂症大鼠.#表示与高血脂症大鼠相比有显著的差异,*表示与正常大鼠相比有显著差异.
由图可知,若须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新药T与B中更倾向选择T.

分析 本题是对脂质的代谢途径和应用、血糖平衡调节的综合性考查,根据题图梳理血脂的代谢途径和血糖平衡调节过程,解答有关问题.

解答 解:(1)分析题图可知,在乙中存在糖原和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过程(C与B的相互转化)因此乙是肝脏;物质D能转化成二氧化碳为二碳化合物脂肪酸;物质E是小肠吸收的脂质以乳糜微粒(CM)的形式运输甘油三酯.
(2)E物质乳糜微粒先进入通过毛细淋巴管的盲端进入淋巴,由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
(3)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换成糖类,图中1~14相关生理过程与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换成糖类有关的过程是6、8、9、12、14、15、17.
(4)分析题图可知,肝脏中的甘油三酯以F(VLDL)的形式运输到血浆,若VLDL不足,会导致脂质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5)老年人由于主动脉及其他大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出现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舒张压正常,脉压差增大;小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管径狭窄,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脉压下降;强体力劳动时,每搏输出量增加而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可能升高不多,故脉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大,心舒期血液流向外周的速率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动脉中的血液增多,舒张压升高且更多,脉压下降.
(6)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是由低密度脂蛋白过高导致,分析题图可知,新药T可显著降低TC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新药B则主要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因此为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选择新药T较好.
故答案为:
(1)肝脏    乳糜微粒
(2)通过毛细淋巴管的盲端(空隙大)进入淋巴
(3)6、8、9、12、14、15、17
(4)F
(5)BCD
(6)T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血脂代谢途径和应用、血糖平衡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之一拉尔夫•斯坦曼发现的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图一是树突状细胞(DC)的发生过程示意图,图二为研究人员研究树突状细胞能否体外诱导T细胞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所获得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示可知,树突状细胞最终来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图中各种细胞内的mRNA分子(或mRNA和蛋白质分子)存在差异,从而使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图中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或吞噬并消化抗原--抗体复合物).
(2)树突状细胞能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免疫.
(3)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相关内容:
①材料准备:选择健康状态相同、等体重(20g左右)的已接种相同数量的人大肠癌细胞的裸鼠(先天无胸腺),饲养适宜时间备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提取淋巴样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产生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分离两种细胞备用.
②实验分组:将随机等分3组进行实验.治疗组定期瘤内注射一定量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加强治疗组用量加倍;对照组处理方法是定期瘤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T细胞.
③数据收集处理:定期测算裸鼠肿瘤体积,求取平均值并绘制成曲线(如图二)
④结果分析:根据图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树突状细胞能诱导T细胞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b.随着细胞用量的增加,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产生抗瘤免疫反应的能力增强.
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严密,不能排除树突状细胞本身是否具有抗肿瘤免疫反应.建议再补充对照组,其实验处理是定期瘤内注射一定量树突状细胞.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