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这几年,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豆芽在生产时添加了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如生长素类、乙烯利(乙烯类)等物质,如果处理得当,对人体危害并不大.(1)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火豆芽,三
大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图甲、乙(“一”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
“+”越多激素浓度越高).
①从实验一的A组结果来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不需要(需要/不需要)设计不用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
②已知生长素要影响乙烯合成,通过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出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促进,抑制)乙烯的合成.
(2)植物激素进入人体内并不能起调节作用,因为动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如动物的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一蛋白质,而常见的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一吲哚乙酸.但若使用不当,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过多的乙烯利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是分解乙酰胆碱的酶.乙烯利的抑制会造成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持续兴奋/不能兴奋/不受影响).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生长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增强,超过一定的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图乙是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伸长和增粗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乙烯利浓度升高,伸长生长减弱,增粗生长作用加强;图丙是突触的结构,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④是突触后膜.
解答 解:(1)①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促进了胚轴的伸长;若图乙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在正式实验时,浓度梯度设置在B和D之间,不需要设计空白对照.
②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结果可以推测出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伸长生长.
(2)植物激素进入人体内并不能起调节作用,因为动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如动物的生长激素是蛋白质,而常见的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由题意可知,乙酰胆碱酯酶是分解乙酰胆碱的酶,当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因此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部位是突触后膜;过多的乙烯利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不能分解造成突触后神经元的持续兴奋.
故答案应为:
(1)①胚轴的伸长 发育的种子(幼嫩的种子) 不需要 ②促进
(2)蛋白质 吲哚乙酸 ④持续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乙烯利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突触结构和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正常情况下,在人体的下列细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的是( )
A. | 配子中 | B. | 精原细胞中 | C. | 受精卵中 | D. | 初级精母细胞中 |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 |
B. | 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共8种 | |
C. | 氨基、羧基、R基的书写格式分别是:NH2、COOH、R | |
D. | 每种氨基酸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
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颤藻和衣藻都能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 |
B. | 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共穿过4层生物膜 | |
C. | 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 |
D. | 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与根部吸收Na+的方式不同 |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 |
B. | 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 |
C. | 每个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有一个叶绿体 | |
D. | 全部或部分镶嵌在膜中的蛋白质都称为膜蛋白 |
1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 |
B. |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 |
C. | 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可称之为反射 | |
D. | 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