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无关的是(  )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②纺锤体的形成受阻 
③个别染色体的增加 
④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

分析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单个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染色体组为单位增加或减少).
2、人体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低温诱导,这两种方法的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据此答题.

解答 解:①多倍体的形成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而不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①错误; 
②纺锤体的形成受阻,会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进而形成多倍体,②正确;
③多倍体是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后形成的,③错误;
④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而不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掌握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尤其是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2.(1)下面起以洋葱为实验材料做实验得到的实验现象或结果,请据图回答:
①图1是利用洋葱鳞片叶肉表皮细胞进行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实验时外界溶液是滴入少量红墨水的0.3g/mL 的蔗糖溶液,那么图中a、c两处的颜色分别是无色、红色,对原生质层的描述是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②图2是分离洋葱管状叶中色素得到的滤纸条,由该结果可知洋葱管状叶中ABCD.
A.色素的种类             B.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C.不同色素的相对含量      D.各种色素的颜色
(2)某研究小组为探宄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3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

①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催化剂的种类、H2O2浓度、pH.
②实验2结果反映,在b、c所对应的H2O2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会不影响(填“升高”“降低”或“不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酶的数量有限.
③实验1若温度升高10℃,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减小(填“增大”或“减小”); 加Fe3+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增大(填“增大”或“减小”).
④实验3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e,实验结果表明,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
温度(℃)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
0h24h48h72h96h120h144h168h
151.23.03.84.64.03.22.82.5
201.25.05.34.22.11.20.80.6
251.25.25.64.62.91.00.60.2
301.24.95.54.82.21.30.70.5
351.21.51.82.02.21.30.80.6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25℃.
(3)每次计数时,都应将培养瓶中的培养液摇匀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由于菌体数量过多,可将样液稀释后再计数.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BAC(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盖玻片盖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等无关变量(至少两点).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减少(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选填“增加”、“减小”或“保持不变”).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