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表示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得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答案】C
【解析】
据图1、a、b两个神经元形成一个突触,b、c两点在一个神经元上,c、d形成一个突触,d、e两点在一个神经元上;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3、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根据题图,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刺激点与b、c两点在一个神经元上,因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所以b、c可以测到电位变化,c、d形成一个突触,兴奋可以从c传向d、e,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所以不能传向a。因此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c、d、e,故选C。
【题目】下表为某种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
成分 | KH2PO4 | Na2HPO4 | MgSO4.7H2O | 葡萄糖 | 尿素 | 琼脂 |
含量 | 1.4g | 2.1g | 0.2g | 10.0g | 1.0g | 15.0g |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培养基中的KH2PO4和Na2HPO4的作用有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____培养基,依功能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培养基。
(3)分解尿素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原因是____。
(4)甲、乙两名同学分别用不同方法对某一土壤样品中的尿素分解菌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如下图。
①甲同学在平板划线操作的第一步之前、每次划线之前、划线结束时都要灼烧接种环,请问每次划线之前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____。
②乙同学采用的方法是 ___,接种时操作的失误可能是 ___。
【题目】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H,12号染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因T,而华南籼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PCR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表。
HH | Hh | hh | TT | Tt | tt |
12 | 71 | 60 | 54 | 97 | 49 |
(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6:5,____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7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
①据此可知,F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_____分裂过程中表达,而P2在_____细胞中表达。
②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___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