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取去除淀粉的某植物叶片打成大小相等的圆片,并将相同数量的叶圆片分别放入A~D四组烧杯中,在25℃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内容与结果见下表。
组别 | 烧杯中液体成分 | 处理条件 | 检测结果 |
A | 富含CO2的纯水 | 光照 | + |
B | 富含CO2的纯水 | 黑暗 | - |
C | 富含CO2的葡萄糖液 | 光照 | + + |
D | 富含CO2的葡萄糖液 | 黑暗 | + |
注:“+”表示检出淀粉,“+ +”表示检出淀粉且含量较高,“-”表示未检出淀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处理条件
B.可用95%的乙醇去除植物叶片中的淀粉
C.在植物体内,CO2转变为有机物的途径为柠檬酸循环
D.据表分析,将CO2作为光合作用原料的是A、C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文描述和表中信息: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是烧杯中液体成分和处理条件,因变量是淀粉有无及其生成量。B、D组对比,说明在黑暗条件下,离体叶肉细胞可直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A、B、C、D组对比,说明在光照条件下,A、C组的叶肉细胞能够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
A、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处理条件和烧杯中液体成分,即光照和葡萄糖,A错误;
B、95%的乙醇会导致细胞死亡,黑暗中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可将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通过呼吸作用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去除植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错误;
C、在植物体内,CO2转变为有机物的途径为卡尔文循环,C错误;
D、据表分析,处于黑暗环境中的B、D组的自变量是富含CO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A、B组和C、D组的自变量都是有无光照,结果处于黑暗环境中的D组与处于光照条件下的A、C组均检测出淀粉,而且C组检测出的淀粉含量高于A、D组,由此说明:将CO2作为光合作用原料的是A、C组,D正确。
故选D。
【题目】洋葱根尖是有丝分裂实验的良好材料,但传统洋葱根尖培养方法生根率较低,为探究提高洋葱生根率的条件,某实验小组以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6-BA)为材料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选取饱满光亮、鳞茎盘大的洋葱18个,随机均等分为6组(每组3个洋葱),编号。
②用所给试剂对洋葱底部进行处理。
③在适宜温度下,用水培法培养洋葱,每隔2天换一次水。
④每隔3天统计洋葱生根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 编号 | 植物 激素 | 质量浓度/mgL-1 | 处理时间 | 平均生根条数 | ||||
3天 | 6天 | 9天 | 12天 | 15天 | ||||
1 | IAA | 50 | 速蘸 | 6.00 | 4.33 | 4.33 | 4.33 | 0.67 |
2 | 100 | 10min | 0.67 | 2.00 | 2.00 | 4.00 | 1.33 | |
3 | 150 | 5min | 17.67 | 21.00 | 21.00 | 19.33 | 19.67 | |
4 | 6-BA | 50 | 速蘸 | 16.33 | 22.33 | 22.33 | 21.00 | 15.67 |
5 | 100 | 10min | 18.67 | 45.33 | 45.33 | 51.67 | 27.00 | |
6 | 150 | 5min | 60.67 | 67.33 | 67.33 | 111.33 | 111.67 |
请回答:
(1)本探究实验主要运用的生物学原理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6-BA)能够促进植物生根,在本实验中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个)
(2)有同学提出可以每组洋葱相同时间内平均生根长度作为实验的观察指标,你认识合理吗?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的9天内,第2组实验的生根数比第1组实验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水培洋葱生根的最佳方法是用质量浓度为________溶液处理5min。
(5)椿芽是北方一种特别的菜肴,适量采摘有利于侧芽萌动、加快生长,反之则出现顶端优势,请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霉素也能促进植物生长,在植物体内其合成的部位主要是___________。生产生活中往往使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进行相关操作,人工合成的赤霉素可以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在植物体内,________和乙烯却表现为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
【题目】“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工程之一。下表是某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变化,请据表回答:
演替时间(年) | 优势物种 | 主要物种 |
5 | 荻 | 草本:荻、艾蒿、黄背草、苔草等 |
10 | 牡荆 | 灌木:牡荆、杠柳、酸枣等 |
20 | 刺槐 | 乔木:刺槐、黄连木、构树等 |
(1)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演替的进行,退耕地上的植被演替先后经历了________三个阶段,它们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________,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
(3)在确定群落的优势物种时,需要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