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工程之一。下表是某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变化,请据表回答:
演替时间(年) | 优势物种 | 主要物种 |
5 | 荻 | 草本:荻、艾蒿、黄背草、苔草等 |
10 | 牡荆 | 灌木:牡荆、杠柳、酸枣等 |
20 | 刺槐 | 乔木:刺槐、黄连木、构树等 |
(1)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演替的进行,退耕地上的植被演替先后经历了________三个阶段,它们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________,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
(3)在确定群落的优势物种时,需要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________。
【答案】次生演替 保留了土壤条件及生物的繁殖体 草本、灌木、乔木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利用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样方法 随机取样、取平均值
【解析】
群落演替的类型:
1、原生演替(又称初生演替)
(1)定义: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过程(裸岩):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3)举例:如在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
(1)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2)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林。
(3)举例:如在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1)退耕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土壤条件,可能还有生物的繁殖体,所以其演替速度比较快。
(2)随着演替的进行,退耕地上的植被演替先后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群落利用光等环境资源。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调查时应该注意随机取样、取平均值,以减小调查误差。
【题目】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取去除淀粉的某植物叶片打成大小相等的圆片,并将相同数量的叶圆片分别放入A~D四组烧杯中,在25℃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内容与结果见下表。
组别 | 烧杯中液体成分 | 处理条件 | 检测结果 |
A | 富含CO2的纯水 | 光照 | + |
B | 富含CO2的纯水 | 黑暗 | - |
C | 富含CO2的葡萄糖液 | 光照 | + + |
D | 富含CO2的葡萄糖液 | 黑暗 | + |
注:“+”表示检出淀粉,“+ +”表示检出淀粉且含量较高,“-”表示未检出淀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处理条件
B.可用95%的乙醇去除植物叶片中的淀粉
C.在植物体内,CO2转变为有机物的途径为柠檬酸循环
D.据表分析,将CO2作为光合作用原料的是A、C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