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小麦有红粒小麦和白粒小麦,白粒小麦的穗发芽率高于红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表:分组 步骤 | 红粒管 | 白粒管 | 对照管 | |
① | 加样 | 0.5mL提取液 | 0.5mL提取液 | X |
② | 加缓冲液(mL) | 1 | 1 | 1 |
③ | 加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④ |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 |||
显色结果 | +++ | + | +++++ |
(1)步骤①中加入的X是0.5mL蒸馏水,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控制pH.
(2)根据显色结果可以推测:淀粉酶活性越高,穗发芽率越高.
(3)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1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缩短
(4)若要探究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请简要说明理由.不能.因为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该实验中的温度,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分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则“加样”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作为对照;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PH,实验的因变量是显色结果,颜色越深,说明淀粉被分解得越少,种子的发芽率越低.
解答 解:(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则“加样”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作为对照;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PH;
(2)实验的因变量是显色结果,颜色越深,说明淀粉被分解得越少,则种子的发芽率越低,相反则反;
(3)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湿时间应缩短.
(4)不能.因为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该实验中的温度,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故答案为:
(1)0.5mL蒸馏水 控制pH
(2)高
(3)缩短
(4)不能.因为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该实验中的温度,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番茄果皮红色(R)对黄色(r)是显性.若把纯合的红色果皮番茄的花粉授到黄色果皮番茄的柱头上,则黄色果皮番茄植株上结出的番茄果皮的颜色、果皮的基因型、胚的基因型依次是( )
A. | 黄色、rr、Rr | B. | 黄色、rr、rr | C. | 红色、Rr、Rr | D. | 红色、rr、Rr |
20.下列关于如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为DNA,可在T2噬菌体内复制后形成两个相同的DNA | |
B. | ②为tRNA,是由一条单链组成,含有多个核糖核苷酸 | |
C. | 遗传信息位于①上,密码子位于②上 | |
D. | ①和②共有的碱基是A、C、G、T |
17.如图是羊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及Na+、K+跨膜运输的原理图,图中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的一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小肠液中的钠离子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 | |
B. |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排出K+需要ATP水解供能 | |
C. |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所需能量直接来自于ATP | |
D. | 小肠上皮细胞膜上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载体蛋白质 |
4.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暗反应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然后被还原为(CH2O) | |
B. | 为叶肉细胞提供18O标记的H2O,一段时间后在(CH2O)中能检测到放射性18O | |
C. | 物质②中可储存活跃的化学能,物质③为NADPH | |
D. | 在物质④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将迅速下降 |
14.RNA的功能不包括( )
A. | 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 |
B. | 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 | |
C. | 催化某些代谢反应 | |
D. | 作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信使和转运工具 |
18.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与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 )
A. | 大肠杆菌与蓝藻 | B. | 大肠杆菌与噬菌体 | ||
C. | 大肠杆菌与酵母菌 | D. | 酵母菌与水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