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1mol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数为3NA | |
B. | 1mol氯化氢分子中含H+离子数为NA | |
C. | 16 gCH4与18g NH4+ 所含质子数均为NA | |
D. | 4.6 g钠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2NA |
4.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能转化目标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在下列反应类型中,不能体现这一原子最经济性原则的是( )
A. | 化合反应 | B. | 消去反应 | C. | 加成反应 | D. | 加聚反应 |
1.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制备硝基苯,混合药品的顺序为:向试管中先加入苯,再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浓硝酸 | |
B. | 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Cu(OH)2反应、实验室制取乙烯都必须用水浴加热 | |
C. | 在重结晶的实验中,使用长颈漏斗趁热过滤是为了减少被提纯物质的损失 | |
D. | 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中要得到纯净的苯甲酸固体需要进行至少两次过滤操作 |
20.甲苯结构中若有两个氢原子分别被羟基(-OH)和氯原子(-Cl)取代,则可形成的有机物中具有酸性的同分异构体有( )
A. | 9种 | B. | 10种 | C. | 13种 | D. | 17种 |
19.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 |
B. | 严禁在写作业时将铅笔放入口中啃咬,否则会引起铅中毒 | |
C. | 工业冶炼铝时电解Al2O3并加入冰晶石(Na3AlF6),是为了降低Al2O3的熔融温度 | |
D. | 洗衣粉中添加三聚磷酸钠,增强去污的效果 |
17.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制纯碱的中间产物,可用作膨松剂、制酸剂、灭火剂等.工业上用纯碱溶液碳酸化制取碳酸氢钠.
(1)某碳酸氢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称取该样品,用0.l000mol/L盐酸滴定,耗用盐酸20.00mL.若改用0.05618mol/L硫酸滴定,需用硫酸17.80mL(保留两位小数).
(2)某溶液组成如表一;
表一:
向该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取出晶体后溶液组成如表二:
表二:
计算析出的碳酸氢钠晶体的质量1044.6kg(保留1位小数).
(3)将组成如表二的溶液加热,使碳酸氢钠部分分解,溶液中的质量由428.8kg降为400.3kg,补加适量碳酸纳,使溶液组成回刭表一状态.计算补加的碳酸钠质量659.1 kg(保留1位小数).
(4)某种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组成的晶体452kg溶于水,然后通入二氯化碳,吸收二氯化碳44.8(标准状况),获得纯的碳酸氢钠溶液,测得溶液中含碳酸氢钠504kg.通过计算确定该晶体的化学式NaHCO3•Na2CO3•2H2O.
0 167286 167294 167300 167304 167310 167312 167316 167322 167324 167330 167336 167340 167342 167346 167352 167354 167360 167364 167366 167370 167372 167376 167378 167380 167381 167382 167384 167385 167386 167388 167390 167394 167396 167400 167402 167406 167412 167414 167420 167424 167426 167430 167436 167442 167444 167450 167454 167456 167462 167466 167472 167480 203614
(1)某碳酸氢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称取该样品,用0.l000mol/L盐酸滴定,耗用盐酸20.00mL.若改用0.05618mol/L硫酸滴定,需用硫酸17.80mL(保留两位小数).
(2)某溶液组成如表一;
表一:
化合物 | Na2CO3 | NaHCO3 | NaCl |
质量(kg) | 814.8 | 400.3 | 97.3 |
表二:
化合物 | Na2CO3 | NaHCO3 | NaCl |
质量(kg) | 137.7 | 428.8 | 97.3 |
(3)将组成如表二的溶液加热,使碳酸氢钠部分分解,溶液中的质量由428.8kg降为400.3kg,补加适量碳酸纳,使溶液组成回刭表一状态.计算补加的碳酸钠质量659.1 kg(保留1位小数).
(4)某种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组成的晶体452kg溶于水,然后通入二氯化碳,吸收二氯化碳44.8(标准状况),获得纯的碳酸氢钠溶液,测得溶液中含碳酸氢钠504kg.通过计算确定该晶体的化学式NaHCO3•Na2CO3•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