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导电 
②爆炸 
③缓慢氧化 
④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⑥工业制O2 
⑦白磷转化为红磷 
⑧久置浓硝酸变黄 
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A.②③④⑦⑧⑨B.③④⑤⑦⑧C.②③⑥⑦⑨D.④⑤⑥⑧

分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分析各选项是否符合化学变化的概念,即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

解答 解:①导电:有物理变化如:金属导电.例如:铜通电后仍为铜,无新物质生成,但氯化钠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故①错误;
②自行车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是气压过大造成,故②错误;
③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化学变化,缓慢氧化,是指氧化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故③正确;
④品红褪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硫与之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品红褪色,故④正确;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原来白色是硫酸铜,变蓝是生成了五水合硫酸铜,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⑤正确;
⑥工业制氧气,方法是先将空气降温加压液化,然后降压升温,先变成气体的是氮气,剩余的主要是氧气,过程是液化和气化,无新物质生成,故⑥错误;
⑦白磷有毒,红磷无毒,两者是不同的物质,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化学变化,故⑦正确;
⑧久置浓硝酸变黄发生反应:4HNO3$\frac{\underline{\;光照\;}}{\;}$2H2O+4NO2↑+O2↑,生成的二氧化氮溶解其中呈黄色,故⑧正确;
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属于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故⑨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怎样判断化学变化,方法就是:看是否生成新物质,平时学习应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7.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氨的测定装置(已省略加热和夹持装置)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g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mLc1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mLNaOH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使A瓶中压强稳定.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碱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酚酞或甲基橙.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frac{(C{\;}_{1}V{\;}_{1}-C{\;}_{2}{V}_{2})×10{\;}^{-3}mol×17g/mol}{wg}$×100%.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偏低(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2.0×10-5 mol•L-1,c(CrO42-)为2.8×10-3mol•L-1.(已知:Ksp(Ag2CrO4)=1.12×10-12
(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为+3,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l2+2NH4Cl+10NH3+H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Co(NH36]Cl3+2H2O;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都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