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为:
① HUr + H2O Ur- + H3O+ ②Ur- (aq)+Na+(aq) NaUr(s)
(尿酸) (尿酸根离子)
下列对反应②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H>0 | B.反应的△H<0 |
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D.改变温度不影响平衡移动 |
B
解析试题分析:A、因为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所以此反应为放热反应,△H<0,错误;B、正确;C、因为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错误;D、错误。
考点:化学平衡的移动。
尿素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工业上尿素是用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反应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当氨碳比,C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在60min时达到平衡状态 |
B.NH3的平衡转化率为30% |
C.增加氨碳比可进一步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 |
D.A点的逆反应速率υ逆(CO2)大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υ正(CO2) |
为减小CO2对环境的影响,在倡导“低碳”的同时,还需加强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T1℃时,将9molCO2和12molH2充入3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0,容器中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曲线I所示,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P1。改变某一条件重新进行上述反应,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曲线II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II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增大压强 |
B.T2℃时,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42,则T2>T1 |
C.在T1℃,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5 mol CO2、5 mol H2、5 mol CH3OH(g)和5 mol H2O(g),则达平衡前v(正)>v(逆) |
D.在T1℃,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5molCO2、6mol H2 ,平衡时容器内压强p= |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 CO(g)+3H2(g) ΔH>0,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
B.0~10 min内,v(H2)=0.15 mol·L-1·min-1 |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一段时间内v逆>v正 |
D.12 min时,反应达平衡的本质原因是气体总质量不再变化 |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
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
C.在做草酸与高锰酸钾的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锰固体可加快溶液褪色速率 |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实际生活中使用了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的方法。 |
在t℃时,向一密闭容器(固定体积)中放入1mol A和1mol B,发生反应A(s) + B(g) C(g) + 2D(g)达平衡时C的含量为m%,保持温度不变,若按下列配比的物质放入该容器中,达平衡时C的含量仍为m%的是( )
A.2molA和1molB | B.2molD,1molA和1molB |
C.2molC和4molD | D.1molC和1molD |
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 B.反应体系的压强 |
C.反应物的转化率 | D.正、逆反应的速率 |
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2A(g)+B(g) 2C(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各物质的浓度有如下关系:K= |
B.改变条件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一定不变 |
C.如果改变压强并加入催化剂,平衡常数会随之变化 |
D.若平衡时增加A和B的浓度,则平衡常数会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