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银氨溶液可以用于区分葡萄糖和麦芽糖 | |
B. | 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的沸点依次升高 | |
C. | 对苯二酚和 互为同系物 | |
D. |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 |
分析 A.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含-CHO;
B.-OH越多,沸点越高;
C.酚-OH的数目不同;
D.苯环、碳碳双键均为平面结构,且直接相连.
解答 解:A.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含-CHO,均发生银镜反应,银氨溶液不能鉴别,故A错误;
B.-OH越多,沸点越高,则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的沸点依次升高,故B正确;
C.酚-OH的数目不同,则二者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
D.苯环、碳碳双键均为平面结构,且直接相连,则所有C可能共面,但甲基为四面体结构,不可能所有原子共面,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物鉴别、同系物判断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实验室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制备1,2-二溴乙烷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D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_{170℃}^{浓硫酸}$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
(2)装置B及长玻璃管E的作用防止倒吸、判断装置是否堵塞.
(3)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4)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溴易挥发,冷水可减少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但如果用冰水冷却会使产品凝固而堵塞导管,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6)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制备1,2-二溴乙烷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130 | 9 | -116 |
(1)装置A、D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_{170℃}^{浓硫酸}$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
(2)装置B及长玻璃管E的作用防止倒吸、判断装置是否堵塞.
(3)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4)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溴易挥发,冷水可减少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但如果用冰水冷却会使产品凝固而堵塞导管,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6)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5.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I表示200℃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Ⅱ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2 mol•L-1•min-1 | |
B. | 图Ⅱ所知反应xA(g)+yB(g)?zC(g)的△H<0,且a=2 | |
C. | 若在图Ⅰ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0.2molB和0.2molC,重新达到平衡前v(正)>v(逆) | |
D. | 在200℃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 A 和1mol B,达到平衡时,A 的体积分数大于0.5 |
2.“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A. | 用烧碱溶液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污染:NO2+NO+2NaOH═NaNO2+H2O | |
B. | 制硝酸铜: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 |
C. | 制甲基丙烯酸甲酯(即有机玻璃): | |
D. | 制硫酸铜:2Cu+O2$\frac{\underline{\;\;△\;\;}}{\;}$2CuO,CuO+H2SO4(稀)═CuSO4+H2O |
19.已知Ksp(AgCl)=1.8×10-10 mol2•L-2,Ksp(AgI)=1.0×10-16 mol2•L-2.下列关于难溶物之间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 |
B. | 两种难溶物的Ksp相差越大,难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 | |
C. | 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 | |
D. | 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 $\frac{1}{\sqrt{1.8}}$×10-11 mol•L-1 |
20.已知溴酸银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在不同温度下溴酸银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T2 | |
B. | 加入AgNO3固体,可使a点变到c点 | |
C. | a点和b点的Ksp相等 | |
D. | c点时,在T1、T2两个温度下均有固体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