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实验室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制备1,2-二溴乙烷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130    9-116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D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_{170℃}^{浓硫酸}$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
(2)装置B及长玻璃管E的作用防止倒吸、判断装置是否堵塞.
(3)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4)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溴易挥发,冷水可减少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但如果用冰水冷却会使产品凝固而堵塞导管,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6)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分析 (1)三颈烧瓶A中发生反应是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170℃产生乙烯;实验目的制备少量1,2-二溴乙烷,D是发生的反应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2)1,2-二溴乙烷熔点为9℃,冷却容易析出晶体,堵塞玻璃导管,B为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根据E中内外液面高低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发生堵塞;
(3)乙醇在浓硫酸140℃的条件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醚;
(4)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生成的酸性气体为SO2、CO2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
(5)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否则使气路堵塞,1,2-二溴乙烷和水不互溶,密度比水大;
(6)因Br2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1,2-二溴乙烷与水互不相溶,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Br2,采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解答 解:(1)三颈烧瓶A中发生反应是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制取乙烯,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2H5OH$→_{170℃}^{浓硫酸}$CH2=CH2↑+H2O,乙烯含有不饱和键C=C双键,能卤素单质发生加成反应,D中乙烯和溴加成生成1,2-二溴乙烷,反应为:CH2=CH2+Br-Br→CH2Br-CH2Br,
故答案为:C2H5OH$→_{170℃}^{浓硫酸}$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
(2)1,2-二溴乙烷熔点为9℃,冷却容易析出晶体,堵塞玻璃导管,B为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根据E中内外液面高低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发生堵塞,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判断装置是否堵塞;
(3)乙醇在浓硫酸140℃的条件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醚,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故答案为:d;
(4)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能氧化乙醇,CH3CH2OH+4H2SO4(浓)$\frac{\underline{\;\;△\;\;}}{\;}$4SO2↑+CO2↑+7H2O+C,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小,高锰酸钾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既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也不能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O2+2NaOH=Na2SO3+H2O,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c;
(5)溴在常温下,易挥发,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溴更易挥发,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9℃较低,不能过度冷却,否则会使产品凝固而堵塞导管,1,2-二溴乙烷和水不互溶,1,2-二溴乙烷密度比水大,所以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
故答案为:溴易挥发,冷水可减少挥发;如果用冰水冷却会使产品凝固而堵塞导管;下;
(6)a.溴更易溶液1,2-二溴乙烷,用水无法除去溴,故a错误;
b.常温下Br2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2NaOH+Br2═NaBr+NaBrO+H2O,再分液除去,故b正确;
c.NaI与溴反应生成碘,碘与1,2-二溴乙烷互溶,不能分离,故c错误;
d.酒精与1,2-二溴乙烷互溶,不能除去混有的溴,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卤代烃的制备实验,涉及制备原理、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条件控制、对操作分析评价等,是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已知草酸是酸性强于醋酸的二元弱酸,对应的钙盐(CaC2O4)不溶于醋酸,能溶于强酸,它还是一种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如图是利用饱和草酸溶液与KClO3粉末在60℃时反应制得ClO2,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沸点11-0℃.

(1)该反应的反应原理如下,试配平该化学方程式:2KClO3+1 H2C2O4═2KHCO3+2ClO2
(2)B装置的作用是将ClO2冷凝收集.
(3)C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C中含有NaOH、NaClO2、NaClO3等溶质,有同学说,C中还可能含有Na2CO3,试分析可能的原因:原因I:过量的草酸与KHCO3反应:HOOC-COOH+KHCO3=CO2↑+H2O+HOOC-COOK,逸出的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CO2+2NaOH=Na2CO3+H2O;原因II:因KClO3具有较强氧化性,将草酸氧化成CO2,逸出的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
(4)某同学查资料得知“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他将菠菜研磨成汁、热水浸泡、过滤得到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沉淀备用,对生成的沉淀进行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CaCO3
假设2:既存在CaCO3,也存在CaC2O4
假设3:只存在CaC2O4
②基于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卷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1mol•L-1 H2SO4溶液、0.1mol•L-l盐酸、0.01mol•L-1 KMnO4溶液、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0.1mol•L-1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中有碳酸钙
步骤2:往步骤1的剩余物中,再滴加几滴0.01mol•L-1 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沉淀中有CaC2O4,结合步骤1,假设2成立
13.氯化亚铜(CuCl)为白色晶体,微溶于水,能溶于氨水、浓盐酸,并生成配合物,不溶于硫酸、稀硝酸和醇.
I.实验室用图一装置制备CuCl:向三颈烧瓶中加入铜、氯化铵、浓硫酸、浓盐酸等,持续通入氧气并控制温度为50℃~85℃范围,生成配合物NH4[CuCl2],继续分解即可产生CuCl.
(1)由NH4[CuCl2]分解产生CuCl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uCl2]═CuCl↓+NH4Cl或NH4[CuCl2]═CuCl↓+NH3↑+HCl↑.
(2)反应完毕后待冷却至室温,再打开瓶塞,沿a或c(填字母)口倾出棕色反应液于大烧杯,加蒸馏水,即有大量白色沉淀析出.
(3)将容器中所得白色沉淀过滤,并用95%乙醇代替蒸馏水洗涤,用乙醇洗涤沉淀的优点在于降低CuCl的溶解度,避免CuCl溶解而造成损耗,且乙醇易挥发性,易分离除去;工业生产时,乙醇可通过蒸馏的方法回收并循环利用.
(4)实验时产生O2选择下列图二装置,设计右边锥形瓶的目的是观察氧气的生成速率,控制反应.
II.工业上还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CO2
CuCl制备过程中需要配置质量分数为20.0%的CuSO4溶液,试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的CuSO4•5H2O与H2O的质量之比为5:11,所需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量筒.
(2)该反应过程中对CuCl产率探究时发现:
①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时CuCl产率较高,由此推测CuCl具有还原性;
②CuCl在溶液的pH较高时产率较低,试分析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pH较高时Cu2+与碱反应生成Cu(OH)2,生成CuCl较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