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教师在课堂中演示的两个实验装置(铁架台等辅助仪器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后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用来验证Na2O2与CO2的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包有Na2O2的棉花燃烧。Na2O2与C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可以得出许多结论,请你写出由该实验得出的两个结论。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烧杯I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烧杯II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NaHCO3Na2CO3+H2O+CO2↑2Na2O2+2CO2=2Na2CO3+O2该反应放热该反应有氧气生成
【解析】
(1)碳酸氢钠具有热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稳定性较强,加热时难以分解,加热大试管时,碳酸钠的受热温度会高于碳酸氢钠,可根据是否产生气体判断稳定性强弱;碳酸氢钠加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碳酸钠比较稳定,对应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据此得出结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包有Na2O2的棉花燃烧,则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有氧气生成,以此来解答。
(1)碳酸氢钠具有热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稳定性较强,加热时难以分解,加热大试管时,碳酸钠的受热温度会高于碳酸氢钠,故实验一的目的是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碳酸氢钠具有热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碳酸钠难分解,则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烧杯I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烧杯II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加热后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HCO3Na2CO3+H2O+CO2↑;
(1)实验二用来验证Na2O2与CO2的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包有Na2O2的棉花燃烧,即温度升高棉花燃烧,有氧气助燃,由此说明:该反应放热,该反应有氧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有结论1: 该反应放热;结论2: 该反应有氧气生成。
【题目】苯甲酸为白色片状晶体,熔点122.4℃,苯甲酸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25℃ | 50℃ | 100℃ |
0.344g | 0.849g | 6.8g |
实验室有混有杂质(杂质为:泥沙和少量可溶性杂质)的粗苯甲酸,用下列实验方法(重结晶)可以分离得到纯净的苯甲酸晶体,实验步骤为:
A、将粗苯甲酸1g加到100mL的烧杯中,再加入50mL蒸馏水。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溶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
C、使用短颈漏斗(下端玻璃管短的漏斗)趁热将溶液过滤到另一100mL烧杯中。
D、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滤出晶体。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步骤中有两次过滤操作,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D中,需要洗涤晶体,洗涤步骤为:向过滤器中注入__________(填“冷水”或“热水”)至浸没沉淀,使洗涤液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2)步骤B横线上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B中“全溶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和步骤C中“短颈漏斗”的作用是一样的,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度越低,苯甲酸的溶解度越小,但结晶时的温度并不是越低越好,请分析原因________。
(5)重结晶也适用于两种可溶性固体的分离,如NaCl和KNO3的分离。已知溶解度曲线如图:
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提纯KNO3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降温结晶→___________→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