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目内容
体积为1L的干燥容器中充入氨气,测得容器中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9.7。用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约是( )
A.0.2L
B.0.25L
C.0.75L
D.0.8L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D
,则根据“十字交叉”法可得它们的物质的量关系为:
即可知,在1L容器中,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约是0.8L;
练习册系列答案
奇速英语系列答案
牛津英语学习全攻略同步阅读系列答案
魔法教程字词句段篇章系列答案
智慧阅读系列答案
中华活页文选系列答案
中考达标学案系列答案
黑皮系列分层强化训练系列答案
全品新阅读系列答案
150加50篇英语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系列答案
黄冈经典阅读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若以ω
1
和ω
2
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
-1
和b mol?L
-1
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2ω
1
= ω
2
B.2ω
2
= ω
1
C.ω
2
> 2ω
1
D.ω
1
< ω
2
< 2ω
1
(8分)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浓度越稀还原产物价态越低。现用一定量的铝粉与镁粉组成的混合物与100ml硝酸钾
溶液与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任何气体放出,相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00mol/L的NaOH溶液,加入的溶液体积与与产生的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铝与混合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参加反应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
mol
(3)参加反应的铝与镁的质量比为
(4混合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mol
/L
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O
2
、N
2
O
4
)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2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溶液中生成NaNO
3
和NaNO
2
,则原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
A.0.3 mol
B.0.4 mol
C.0.5 mol
D.0.6 mol
工业废气的氮氧化物(NO、NO
2
等,用通式NO
x
表示)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工业上常通入氨气与之发生反应:NO
x
+NH
3
→N
2
+H
2
O(未配平)。有关此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x=2时,有1 mol气体被还原,转移的电子为2 mol
B.当x=1时,每生成2.5 mol N
2
,被氧化的气体有4 mol
C.无论x为何值,N
2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当x=2时,反应通式配平后H
2
O的化学计量数为8
(10分)现正开始使用一种安全气袋以防止汽车撞车时在驾驶室的人因向前冲撞发生意外。这种气袋内装有一种能在高温下分解出气体的混合物。例如有一种配方为:
61%—68%NaN
3
(叠氮化钠)、0%—5%NaNO
3
、0%—5%陶土、23%—28%Fe
2
O
3
粉、1%—2%SiO
2
粉、2%—6%石墨纤维。这些粉末经加压成型后,装在一个大袋子里,袋子放在驾驶室座位前。撞车时,约在10毫秒(10
-3
秒)内引发下列反应: 2NaN
3
=2Na+3N
2
(365℃分解)反应在约30毫秒内完成,袋内充满N
2
气而胀大,阻止人体前冲。在以后的100~200毫秒内气体“
消失”,所以不致使人反弹,同时袋内的钠变成氧化钠。
(1)你认为完成上述引发分解、生成气体的“消失”、钠变成氧化钠过程各需上述配方
里哪些物质和起什么作用
。
(2)若气袋内放300g NaN
3
,在充满氮气时,袋内气体体积为(1大气压,300K)
L 。若袋内气体压力达到4大气压(此时为350K),则袋内气体体积为
L。
(3)配方中Fe
2
O
3
的量是如何控制的
。
(4)叠氮离子中有三个氮原子连成直线,N—N键等长(116pm)。写出其电子式
。
(5)怎样做到既使混合物在30毫秒内迅速分解,但又不燃烧、爆炸
。
2011年3月12日,日本因大地震导致福岛核泄漏,主要泄漏物为碘131和绝137。在被辐射地区,每天服用一片碘片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因此世界多地出现市民抢购碘片现象,我国部分地区还出现抢购加碘食盐现象。为此卫生部有关专家指出市民不应擅自服用碘片,多吃碘盐也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辐射的作用,且我国碘盐丰富,不必抢购。
碘片和碘盐相关信息:
碘片:主要成分是碘化钾,每片含100毫克的碘,防核辐射每天服一片。
碘盐:加碘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碘酸钾,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为20—30毫克。
KIO
3
可用电解法制得:以石墨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在一定温度和电流下电解KI溶液,总反应方程式为:KI+3H
2
O
KIO
3
+3H
2
↑。
Na
2
S
2
O
3
可与I
2
反应:I
2
+2S
2
O
2-
3
(无色)→2I
—
+ S
4
O
2-
6
(无色)。
回答下列问题:
(1)碘化钾、碘酸钾中的碘是碘127,则碘127和碘131的原子结构中不相同的是
;以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为20毫克计,人每天吃____公斤盐才相当于服用一片碘片。说明靠吃碘盐来预防放射性碘
(填“有”、“无”)作用。
(2)电解法制KIO
3
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阴极附近pH值
(填“增大”、“减小”、“不变”)。
(3)为防止不法商贩乘机销售假冒加碘食盐,有关部门加强了检测。下面是对某超市出售的加碘精制盐的检测过程:
①取该食盐样品100.0 g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使固体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用盐酸酸化的淀粉- KI溶液,结果溶液呈蓝色,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用0.010mol·L
—1
的Na
2
SO
3
溶液滴定,当用去Na
2
S
2
O
3
溶液12.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该加碘食盐中KIO
3
的含量为
mg/kg。由此可判定该食盐为
(填“合格”或“不合格”)产品。
(14分)下图是各种不同密度的硝酸与铁反应(相同温度)时主要还原产物的分布图。请认真读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
A.图中横坐标是硝酸的密度,硝酸的密度越大,其浓度越大。
B.当还原剂和温度相同时,不同浓度的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不是单一的,只是在某浓度时,以某种产物为主而已。
C.硝酸的浓度越大,还原产物中N元素低化合价产物越多。
D.当硝酸密度大于1.3 g·cm
-3
时,还原产物主要为NO、NO
2
⑵ 当硝酸溶液的密度为1.36 g·cm
-3
时,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较准确表达Fe与过量硝酸反应的是(填序号)
。
A.2Fe + 10HNO
3
="=" 2Fe(NO
3
)
3
+ NO↑+3NO
2
↑+5H
2
O
B.4Fe + 18HNO
3
="=" 4Fe(NO
3
)
3
+ 3NO↑+3NO
2
↑+9H
2
O
C.3Fe + 12HNO
3
="=" 2Fe(NO
3
)
3
+ Fe(NO
3
)
2
+ 2NO↑+2NO
2
↑+3H
2
O
⑶ 密度为1.26 g·cm
-3
,质量分数为50.0 %的硝酸,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
-1
。
⑷ 限用下列仪器、药品验证由铁和过量1.36 g·cm
-3
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不考虑N
2
O
4
)。设计一个合理而简单的实验方案(仪器可选择使用,N
2
的用量可自由控制,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省略)。
第1步:反应并收集生成的气体:
①实验中气体发生装置应选择
(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
②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装置接口的序号):[ ]→[ ] [ ]→[8] [9]→[ ]。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开始反应。待E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停止实验。
第2步:验证E中有NO。
④ 取下试管E,倒立在F中,轻轻摇动试管。
确认生成的气体中有NO的现象是
。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探究一定温度下(实验时实际的环境温度)使铁钝化的硝酸的最低浓度。
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浓硝酸5.0mL(质量分数为65%,
密度为1.4g/mL)。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②将铜丝和铁丝同时插入浓硝酸中,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先指向铜丝,但又迅速反转(只需1—2s)指向铁丝一端。
③用盛有5.0mL蒸馏水的注射器向具支试管内加水,并注视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在指针恰好发生反转又指向铜丝时停止
实验,记录此时已注入的水的体积。
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实验温度(℃)
注入水的体积(mL)
1
17.2
2.4
2
T
1
2.5
3
T
2
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装置中仪器a因其作用而称为
;指针指向铁丝时,铁丝为
极(填“正”或“负”)
(2)65%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在未注水前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T
1
T
2
(填“>”、“<”或“=”)
(4)在本实验温度下,使铁钝化的硝酸最低浓度为
%;利用本实验数据判断,若以45%的硝酸进行实验(不再注水),则电流表的指针应指向
电极(填“铁”或“铜”)
(5)该实验装置上的不足是
,改进方法是
。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